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两策,其一正如慕容长史所言,以逸待劳,凭堂堂正正之师,以勇取胜。”
      话未说完,高敖曹就忍不住赞道:
      “正该如此!”
      高澄鼓励道:
      “尧将军请继续。”
      “其二,末将以为大都督可以命侯景绕道南下,进攻梁人北方重镇白苟堆(今河南正阳),陈庆之必然回援,三荆外无救援,破之易也。”
      尧雄献策道。
      高澄心中了然,历史上陈庆之围攻南荆州,尧雄行围魏救赵之策,猛攻白苟堆,促使陈庆之回师,但救援不及,白苟堆被尧雄攻陷。
      这条计策具有极高的可行性,高澄当即下令,明日一早,全军南下围困新野,以逸待劳。
      再命人往侯景处传信,命他放弃东荆州,转道攻往白苟堆。
      若是陈庆之回师,高澄还可掩杀在后,平白得一些粮草辎重。
      众将散去,只有段韶留在帐中。
      “大都督何故轻视于我?”
      高澄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道:
      “孝先莫怪,是我急于破敌,这才忽略了你。”
      又垫高了脚,搂着段韶肩膀问计道:
      “孝先可有计策教我?”
      段韶却道:
      “尧将军所言甚善,我亦深以为然。”
      高澄的笑容僵在脸上:那你究竟在抱怨什么。
      也许猜到了高澄心中所想,段韶解释道:
      “如今军中四将领兵,以我最为年幼,无论有无计策,子惠都应该问询我的看法,否则旁人必然轻视于我。”
      高澄闻言恍然,认真朝段韶一拜,说道:
      “孝先今日又为我上了一课。”
      段韶却侧过身子,不愿受礼:
      “我与子惠本是表亲,又情同兄弟,当然要为你拾遗补漏。”
      两人相视而笑,那份朝夕相伴的情谊,始终铭记于心。
      太昌二年(公元533年),二月十七。
      高澄领军南下直逼新野城,然而出乎他料想的是,斛斯椿居然果断弃了新野,渡河南下。
      这让慕容绍宗与尧雄所说的围点打援之计,难以见效。
      高澄正在汉水北岸,犹豫是否渡河之际,派往侯景处的信使传来回报。
      侯景言称与独孤如愿交战甚急,无暇抽身进攻白苟堆。
      这下子可真让高澄明白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
      心里又给侯景记上一笔,高澄也不愿再望江兴叹,命令慕容绍宗领部众四处搜罗船只。
      终于在二月二十一,渡过汉江,进逼斛斯椿所守襄阳城。
      高澄在襄阳城北二十余里安营,广派哨骑,搜寻陈庆之大军的下落。
      二月二十三日,陈庆之领一万五千部众抵达襄阳城下,依城下寨。
      一场延绵多日的春雨打断了高澄以逸待劳的计划,两方各守营寨,暂时相安无事。
      帐外大雨淅沥,高澄聚将议事,帐中却独独少了尧雄的身影,渡河的大军也没有尧雄三千部众,以及段韶麾下一千骑卒。
      高澄问向众人:
      “我意坚守营寨,诸位以为如何?”
      高敖曹神情不悦,撇过头不愿说话。
      慕容绍宗与段韶却出言赞同。

第八十三章 策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