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六章 自立——军阀的迹象[2/2页]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远大且光明的。
      不管当初有多么的怨忿,现在已经绑在了东江军的战车上,只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与祖大寿感受差不多的,还有被海船转运而来的辽镇官兵和家眷。
      随着春耕时间窗口的收窄,水师已经全部出动,终于抢在春耕前,将数万人口运至辽南和辽东。
      在辽南,海城河以南的半个海州,再加上盖州的一部分田地房屋,基本上都安置了辽镇人口。
      在辽东,凤城和镇以南的东沟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东港,则是辽镇人口的另一个聚居地区。
      这是对于普通官兵的安置,中高级将领则暂时在金复盖三州分配的住宅,生活条件要更好。
      东江镇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尽量让辽镇普通官兵能够安家安心。
      房屋是去年秋后就建好的,比普通移民的要很多;田地也是成块成片的,耕种起来很方便。
      甚至于,很多田地都是军屯后的熟地,也都分配给了辽镇官兵。
      每个村屯安置五六十户,军队还安排了伍长,带着手下士兵负责村屯暂时的管理,以及闲时的军事训练。
      甄别挑选是必要的,一些老弱病残便按照退役处理,享受着东江镇制定的优惠政策。对他们来说,
      可谓是幸福满满的好事。
      合格的普通官兵则在一个月的安家假休完后,便要集结起来,分赴东江军的各支部队,展开集训,编入正规军。
      这个纸票子就能当钱花?很多辽镇官兵拿到已经延发两个月的饷银后,都不约而同地产生疑问,即便他们已经在途中接受了简单的普及教育。
      怀有同样疑问的就包括陈兴山,尽管家中已经有了派发的粮食和食盐,以及萝卜和白菜。
      村上有供销站,能不能花用,去试试不就行了?老母亲也被陈兴山弄得心里不太托底,赶忙嘱咐着,多买些粮食和盐,有这两样儿,就饿不着。
      陈兴山满口答应着,急忙出屋,与二弟差点撞在一起。
      哥,你着急忙慌地干啥去?二弟把锄头倚在门边,疑惑地问道:要买鸡羊吗?村上好象还没到呢!
      陈兴山答道:去那个供销站,把那个,那个辽钞花了。
      二弟眨巴着眼睛,不解地问道:家里粮食也够吃,着急花掉买什么?不是都盘算好了,要买鸡买羊来养吗?
      这个辽钞——陈兴山挠着头,说道:娘和我都觉得不托底?
      二弟摇了摇头,说道:有什么不托底的?你不是说,人家东江镇的官兵都拿着花用吗?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要是不能花用,人家不早就闹起来了?
      老母亲耳根软,听二儿子这么说,又犹豫起来。本来这些钱是要留着给家里添置别的东西的,难道都换成粮食和盐?
      陈兴山也迟疑,磁愣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二弟打水洗脸,说道:要是实在不托底,那就再买点粮食,也别全花了。等到鸡羊到了的时候,就少买两只吧!
      老二说得有道理。老母亲露出笑容,对小儿子的偏爱溢于言表,说道:兴山啊,就听你弟的话。
      陈兴山答应一声,拿起个袋子出了家门。
      村上的房屋院落都是差不多的样式,正房、东西厢房,半围着院子,院子则是用木头围起,正对着村中的主街。
      正房和西厢比较好,能住人;东厢房则简陋许多,可以当牲口棚和杂物间。
      房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头和土坯,增强了抗震性,保温性能也比较好。这是当时最流行也最普遍的建筑方式,百姓倒也没什么可挑的。
      兴山,干啥去呀?院中突然传来了声音,招呼着陈兴山。
      陈兴山停下脚步,走过去,隔着院墙笑着应道:去供销站,买点粮食。
      家里粮食不够吃?吴庆疑惑地眨巴着眼睛。
      陈兴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但对最好的朋友也不好隐瞒,便说了原因。
      吴庆笑了起来,说道:我劝你呀,还是把辽钞攒着,买鸡买羊不算什么,买头耕牛才是大事。
      你就这么托底?陈兴山问道:攒在手里,不会变成废纸吧?
      吴庆撇了撇嘴,说道:你呀,就是想得太多,成天担心这个,忧心那个的。全东江镇的军民都在用辽钞,就你害怕砸在手里。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就算是要废除,也不可能这么快。半年一载肯定没问题,我觉得还是攒着,买些更合用的家当最好。
      陈兴山有些恍然,没错,刚发到手就作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说了,东江镇今年就要平辽,还指望着官兵奋战,哪会干这缺德的事儿?
      今晚家里来呀,咱们喝两杯。吴庆呵呵笑着,说道:我在供销站买了瓶酒,还有发的咸鱼,又弄了点花生。
      陈兴山笑着婉言谢绝,心里也敞亮了,和吴庆
      挥手告别,依然去往供销站。
      粮食是不用买了,买几尺棉布,给老娘和兄弟做身衣服。眼看天气越来越暖,还穿着棉衣呢!
      供销站已经招了卖货的,是村中某个辽镇士兵的家眷,五十多岁的男子,听说以前做过小买卖。
      顺利地扯了棉布,陈兴山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一瓶酒。一是馋得慌,二来能用这酒给老娘搓搓老寒腿。
      三十亩田地呢,靠着自己的饷粮挺到秋天,打下的粮食也足够一家人吃了,真的没必要用钱买粮食。
      陈兴山这回算是想明白了,挟着棉布,拎着酒瓶,兴冲冲地回返家中。
      回到家中,饭菜已经做好,简单却香甜。边吃饭,陈兴山边向老娘和兄弟解释了一遍,道理简单,一家人也就放下心来。
      要知道,辽镇官兵的饷粮并不是足额发放,将近一半都被扣掉,给将领们养家丁。
      当然,即便是不养家丁,朝廷拔调的饷粮经过层层克扣,到了士兵手中,也要漂没很多。
      wa

第五百零六章 自立——军阀的迹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