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杀千刀的宋隐,在咱祖地每年贪两万两[2/2页]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大江大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朱老伯,你这日子过的舒服啊,儿孙也都孝顺吧?”
      聊到儿孙,宋耀自豪地笑了。
      “你们一路过来,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坊了吧,其中许多都是咱孩子们开的。”
      “虽然受朝廷重农抑商国策的影响,不过也赚了不少钱。”
      朱元璋心里微沉。
      他还以为会听到重农抑商国策不好的论调。
      宋耀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他们每月都会给我送来各种生活用品,不用再费心去购买。”
      “现在我连田地都不管了,只管安心养老就行。”
      朱元璋听了都羡慕。
      “朱老伯,神仙般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了。”
      “村里羡慕你的人怕是不少吧!”
      谁料。
      朱耀却摇了摇头。
      “村子的老人,也都不愁温饱,在儿孙伺候下颐养天年呢!”
      朱元璋不禁兴奋起来,“这么说来,村里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啊!”
      宋耀笑了,“是的。”
      “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还得感激沛县县令宋大人啊!”
      朱元璋无比惊讶。
      这好日子跟宋隐有什么关系?
      “朱老伯,这话怎么说?”
      宋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道,“你们跟我来。”
      朱元璋疑惑地跟了上去。
      宋耀带着他们,来到作坊区。
      他对朱元璋介绍作坊的情况。
      “我们村的作坊,涵盖了各行各业。”
      “吃的糖、果干、肉铺,穿的有布庄、鞋厂、皮革厂……”
      “你看,水泥厂就是我家的产业。”
      朱元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朱老伯,这么大的规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吧?”
      “你们当初是哪里来的多少钱投入呢?”
      宋耀感激道,“当然是宋大人啊!”
      “三年前,宋大人入股了这些作坊。”
      “做出的东西,宋大人就派人来收购,统一送到沛县售卖。”
      朱元璋不禁给宋隐的才能加了一分。
      村民有了可观收入,老人得以颐养天年。
      这舒服日子,胜过许多贫困地区的百姓。
      “村里每户一年下来的收益也不错吧!”
      宋耀点头,“种庄稼跟做生意的收入,每家都不低于五十两。”
      朱元璋高兴地点头。
      农户能有这么高的收入相当不错了。
      外出打工的店小二,不过二两的月钱,两年都赚不到五十两。
      留在家里种田的农户,收成更少。
      朱元璋替他们高兴的同时,纳闷地问,“刚才听你提到入股,这是什么意思?”
      宋耀开心解释,“当初我们没有钱,零星的作坊只够自产自足。”
      “宋大人以银子入股,扩大作坊的规模。”
      “然后作坊赚的钱,宋大人每年都按投钱比例分红。”
      朱元璋明白了入股的意思。
      只是很快察觉到不对。
      “宋隐只投入一次银子,却每年都取走一部分作坊的收入?”
      朱元璋觉得,宋隐占尽了便宜。
      果然,接下来宋耀的话,让他差点吐血。
      宋耀点头,“宋县令每年大概从作坊收成中分得二万两白银。”
      “什么?”
      “二万两白银?”
      朱元璋肺都快气炸了。
      这个挨千刀的宋隐。
      如此偏僻的村庄每年都要贪墨二万两白银!
      简直是天理不容!

第11章杀千刀的宋隐,在咱祖地每年贪两万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