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5章 意外之喜[2/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冯君侯凑近了看,然后忍不住地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
      手里接到的,是一把稻谷。
      谷?“什么意思?”
      冯君侯掂了掂手里的稻谷,问道。
      难不成这是南中的风俗,送人稻谷,表示祝愿对方谷粮满仓?
      花?抬了抬下巴,提醒道:
      “你可知这稻谷与平常的稻谷大不一样?”
      冯君侯闻言,不禁低头仔细又看了看:
      “不就是稻谷么?还能有什么不一样?难不成这是熟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捻起一颗放到嘴里。
      嘴里响起轻微的一声“咔”,嚼了嚼,冯君侯皱眉:“生的?”
      旁边的关小君侯看了一眼阿喃,抚额叹气,她终于知道这孩子把翡翠放嘴里尝咸淡是随谁了。
      花?“啧”了一声,用一副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冯君侯:
      “这是我去年和今年在锦城那边种出来的稻谷!”
      冯君侯看到她这副模样,顿时就是不甘示弱,嫌弃地看着手里的稻谷:
      “咋啦?你种出来的稻谷,就比别人的金贵?还好意思拿出来送人?还只送这么一把。”
      “真要送,你送我千几百担还差不多,正好吃多了面食,今年冬日可以多吃几碗米饭。”
      花?大怒:
      “当然比别人金贵!这谷种,可是我千辛万苦从邑城那边找来的,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
      她一边说着,一边忿忿地伸出来,往冯君侯手上抓,想要把稻谷抢回去。
      “林邑又……”
      冯君侯刚说了三个字,然后下意识地就顿住了:“林邑?”
      “当然!”
      花?的小手已经抓住了稻谷,谁料到冯君侯大手突然一握,直接就把她的手一并握住:
      “唉呀呀!你这小娘子,说话就好好说话,动手动脚做什么?”
      “再说了,送出去的礼物哪还有自己拿回去的道理?”
      冯君侯生怕她用力抽走,另外一只手又握住她的手腕,不让她动。
      “你先好好与我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你是怎么从林邑那里拿到种子的?”
      “还有,你说这是你在锦城那边种出来的谷子,可是当真?”
      花?小脸通红,怒目而视:“你放手!”
      “我不放!”冯君侯开始耍流氓,“这是我的东西,你先把事情给我说清楚!”
      花?用力抽了几下,没想到冯君侯握得更紧了。
      她快要哭出来了:“你先把我的手放开!我不拿你的东西!”
      “啊?这个……”
      冯君侯这才注意到两人之间的尴尬,忙不迭地松开手。
      “这个……哈哈,这个,没注意,哈哈……”
      当着一众妻妾的面,冯君侯打着哈哈,弯腰把地上的几粒谷子捡起来:
      “听到花娘子提起林邑稻,一时情急,一时情急,嘿嘿……”
      阿梅是个乖巧的,有些好奇地看着冯君侯很在意这些谷子,出声打破了尴尬:
      “男君,这林邑的谷子,与平常的谷子有什么不同吗?”
      冯君侯把谷子重新倒入荷包,一边说道:
      “这个啊,就得问花娘子了,毕竟这可是她种出来的。”
      花?这个时候,终于略微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她没敢去看别人,只敢看向自己的好友阿梅:
      “林邑稻耐旱,不需要像平常稻谷那样,地里离不开水,而且它不择地,随地而长。”
      “最重要的,它从播下去到收成,只需要两个月多一点……”
      听到这里,就连原本一直斜眼看人的张大秘书,都忍不住地惊呼起来:
      “两个月?”
      “不是两个月,是两个多月。”花?纠正道,“听说林邑那边,只需要不到两个月,但我在锦城试过了,超过两个月。”
      “两个多月也可以啊!”张星忆截口说道,“南中那边多山地少,要是这林邑稻真这么好,那可就解决大问题了。”
      花?当然知道既不挑地,又很耐旱的林邑稻很适合在南中种植。
      特别是兴汉会带头在南中开出梯田,简直就是为林邑稻量身打造。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地看了一眼冯君侯。
      都道此人是鬼王转世,看来不无道理。
      要不然,他怎么会让自己一直想办法找到林邑稻,又怎么会在南中大力开发梯田?
      可以说,此举对于南中百姓而言,当真算得上是大功德了。
      如果说诸葛阿公是给南中带来了秩序,那么这个家伙,就是给南中带来富足。
      当然,最早的时候他是吃人,这个不算。
      冯君侯没有注意到花?的目光,他转过头去,对着张星忆笑道:
      “还有江州,张伯岐可算是走了大运了,还没上任呢,就凭空得了这么一件大功劳。”
      有了林邑稻,不仅仅是江州,加上南中和整个蜀地平原,可耕种面积估计又要再扩大一番。
      那些渠水灌溉不到但雨量充足的地方,还有那些不够肥沃的地方,都可以尝试种上这种稻谷。
      这么一算起来,蜀地的粮食产量可能又要再提高。
      不但要卷死蜀地平原的世家,而且还要卷死荆州的豪族。
      想到这里,冯君侯看向花娘子的目光,就变得格外欢喜。
      花娘子不敢对上冯君侯的视线,目光闪躲。
      冯君侯光顾着高兴,没有去探究,只管对着关小君侯说道:
      “今日贵客上门,我要好好招待一番,细君,烦你告诉下人一声,多备些上好的酒菜。”
      关小君侯含笑点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花?,然后招呼几人领着孩子下去。
      花?也想跟着离开,但她是客人,最重要的,是她还有事要跟冯君侯说。
      “坐下先喝口茶。”
      冯君侯主动开口说道,“林邑稻的事情,辛苦你了。”
      早几年就吩咐给她的事情,本来冯君侯自己都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没想到她居然能一直记着,给了自己一个意外之喜。
      冯君侯这么高兴,除了刚才所说,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农业是第一产业,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建立在足够的粮食供应的基础上。
      从汉到唐,长达千年时间里,中原的官方统计人口,顶峰基本都是六千万上下。
      直到宋时,新式工具的出现,大力开发江南。
      最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林邑稻,这才让人口触摸到亿的规模。
      直至明代,继续引进新型粮食作物,人口再一次突破,向两亿发展。
      不要小看一种两种的农作物的引进和改进,它很可能让中原大地能承受的人口极限,不断地突破上限。
      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什么都是虚的。
      花?听话地坐下,捧起茶杯,凑到嘴边,然后又很快放下,也不知喝没喝:
      “倒也没有什么辛苦,其实我这一次过来,除了给你说这个事,还有事想要求你。”
      “哦,什么事?尽管说来,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帮你。”
      冯君侯今天心里高兴,大包大揽地应了下来。

第1105章 意外之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