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967章 虚虚实实[2/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秦博连忙问道:
      “李君此言何意?”
      李遗看向秦博,问道:
      “秦君可知,如今南乡交易所的粮价标价几何?”
      “吾才至汉中,如何得知?”
      李遗竖起三根指头。
      秦博大吃一惊:“三百钱?!”
      李遗点头。
      “怎么会这般贵?”
      三百钱自然不是吴国的大泉五十,也不是汉国的直百钱,而是实实在在的五铢钱。
      事实上,往来汉吴之间的商队,在很多时候,宁愿收汉国的直百钱,也不愿意收吴国的大泉五十。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年汉国早就不铸直百钱了,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但吴国的大泉五十,那可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薄,里头甚至还掺着大量的铁,质量极差。
      而在南乡交易所,各类大宗物资的价格标准,五铢钱就是唯一的价格标准。
      倒卖各类物资的老油条们都知道,前些年坊间流传有一个传言:
      那就是无战事时,粮食不得涨过两百钱。
      因为过了两百钱,百姓就可能有人在挨饿。
      过了三百钱,就会开始出现真正的饥馑。
      当然,这两年已经有了变化。
      粮价比前些年似乎要高一些,常常在一百七八十钱浮动,到达一百九十九钱的也有。
      这并不代表着大汉百姓肚子饿,相反,这几年不少百姓家里的存粮,比十几年前多得多。
      为什么粮食会涨价?
      一是因为朝廷对粮价的保底,保护百姓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因为南中那边的铜矿开发得越来越多。
      但不管怎么说,粮价到达三百钱,就已经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若是蜀中本地的粮价已经高达三百钱,那再加上运到荆州的费用,成本只怕是要到四百多钱了。
      想到这里,秦博的脸色就难看了起来。
      毛料专卖,按计划是后年才能有货;
      红糖专卖,必须要找到新的甘蔗来源,粮食的供应是前提。
      如此说来,到手的三件大功岂不是要飞走了?
      自己此番出来,正是因为朝廷上下皆视校事府为眼中钉,若是不能及时拿出成果,巩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谁知道后头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君,吾听闻,蜀地粮价一直不高,怎么会突然就涨了这么多呢?”
      秦博有些焦虑地问道。
      若不是冯明文在凉州那边,秦博就要怀疑小文和是在玩自己,或者是想趁机提价。
      “不瞒秦君,这些日子,有从北边和西边来的人,要买一大批粮食囤着过冬,所以粮价这才涨了许多。”
      “北边?那不是魏……”说了一半,他又觉得不太对,汉人怎么可能卖粮食给魏贼?
      还有西边?
      李遗咳了一声:“是羌胡。秦君,你有所不知,我大汉视汉夷如一,这些年,不少胡夷跟着得了不少好处,好不兴盛。”
      “所以手上也是有不少好东西,胡夷嘛,不善耕种,这眼看着就要过冬,可不得赶紧把养了一年的牛羊换成粮食……”
      秦博一听,顿时就瞪大了眼。
      还有这等事情?
      汉中怎么起来的?
      南中鬼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你当我真不知耶?
      我才从凉州回来,你知道伐?
      知道那边一头两脚牲口值多少钱?
      现在你跟我说汉夷如一,胡夷兴盛,居然还能炒粮价?
      入你阿母咧!
      只是秦博看着李遗脸上没有一丝作假,而且这等事情,只要去打听一下,就能打听出来,根本没办法隐瞒。
      这让他又有一些狐疑:莫不成当真有这么巧?
      李遗心里却是笃定得很。
      没错,这一回粮价上涨,背后确实有兴汉会的影子。
      但白手套确确实实地胡夷的头人。
      以冯鬼王在阴平武都陇右的号召力,想要拿几个胡夷部族过来擦屁股,有的人上来舔。
      咋啦?
      胡夷不是大汉子民?
      不能买粮食?
      只要官府不出手,兴汉会就是粮食交易的最大庄家。
      那些卖粮的,巴不得最好天天涨!
      秦博来到汉中,最多也就是慕名去南乡逛了一圈,看看传闻中的群鬼乱舞之地。
      他连交易所的交易规矩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群鬼乱舞之地有多少弯弯道道?
      看到秦博这副模样,李遗脸上亦是有些愧色,似乎对不能完成兄长所托很是羞愧。
      只见他安慰道:
      “兄长来信里,言秦君有意寻财源以补府库,一心为君上分忧,遗亦是极是钦佩的。”
      顿了一顿,他继续说道,“这粮食之事,一时半会是没有办法解决,但遗会一直帮秦君看着,但凡价格回落,遗会立刻派人通知秦君。”
      秦博有些意举阑珊:
      就怕到时候校事府已经出事矣……
      除非能再找到一件功劳,让校事府渡过此次危机。
      “所谓钱粮嘛,现在粮食没办法,但这钱财一事,遗倒是还有一个办法……”
      “噢!”秦博精神一振,“请李君教我!”
      “秦君请随我来。”
      李遗带着秦博来到一间屋子门口,吩咐守在那里的下人:
      “把屋里的灯烛全部点上。”
      然后领着秦博进入屋子, 李遗又令下人把门窗全部关上。
      “秦君请看。”
      “这……这……”
      但见屋内烛火璀璨,一排一排的火光,在九枝灯上跳跃着,红黄交错的火焰突突地放着光,照得屋内比外头的还敞亮。
      即便秦博常年出入宫中,也从未见过这么多的蜡烛一齐被点上。
      也就是说,即便是天子,也不会一次性地烧这么多蜡烛。
      因为蜡烛作为贡品,是非常珍贵的。
      秦博艰难地咽了咽口水,他的眼睛已经花了。
      “秦君请看。”
      李遗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摆着的,全是蜡烛。
      他拿出一支,递给秦博,“秦君摸一摸,圆不圆?”
      “圆。”
      “滑不滑?”
      “滑。”
      “白不白?”
      “白。”
      “美不美?”
      “美!”
      “李君何来此物,竟是又圆又滑又美又白……”
      秦博爱不释手,他是真没见过这等蜡烛。
      吴国的贡品蜡烛,那都是黄色,而且淡黄暗黄杂黄的都有,黄得还不一样。
      哪像手里这种,竟是如玉一般。
      李遗嘿嘿一笑:
      “如何来的秦君就不要管了,吾只问秦君,秦君可愿拿此物吴地卖?”
      秦博猛地抬起头来,紧紧握住手里又圆又滑又美又白之物:
      “李君手里有多少这个东西?”
      “不多,明年可分秦君大约三四万支吧。”
      这特么的还不多?!
      还在找"蜀汉之庄稼汉"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 "" 很简单!

第0967章 虚虚实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