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962章历史的青衣[2/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就是说,寒门必须依附于世家大族,才能进入朝堂。
      谁能料到,凉州考课非但要考学问,居然还要考实务。
      三年繁杂无比的实务,生生把不少世家子弟逼退。
      想到这里,此人更是激愤:
      “考课考课,考个甚课?这算哪门子的考课!”
      “噤声!”
      “慎言!”
      “慎言什么?”此人冷笑地看向其他人,“诸位莫不是有子弟在底下那些青衣诸子中,这才让吾慎言?”
      “让吾等世家子弟,与那些寒门同列也就罢了,现在连那黔首之流,都敢与诸家子弟同席,诸位难道不觉得辱人太甚吗?”
      一番话,说得在座的众人一阵沉默。
      此人一见,心头不由地一阵快意,正欲继续说下去,忽然有人出声道:
      “西平郭家没有参与考课吧?也对,毕竟大汉入主凉州后,郭家曾有作乱,族中子弟怕是死伤不少。”
      “更兼如今魏国天子的后宫里,听说有郭家女,颇得宠爱,故你这番言语,可以理解。”
      郭家人闻言,顿时大怒:
      “你什么意思!”
      对方冷笑一声:
      “什么意思?难道你当真不懂?姓冯的只要在凉州一日,魏人敢越过陇山一步耶?若不敢,吾等还能如何?”
      “难道你想让我们皆像你郭家那样,白送族中子弟性命?”
      话说到这里,又有人咕哝般插了一句:
      “心狠手辣小文和……”
      想起这两年繁荣的劳力交易,不少人就是一个激灵。
      以前只闻其名,不觉得如何。
      现在亲眼所见,终于知其实矣!
      “郭君,道不同,不相变谋,请自便吧!”
      “看在以往的面子上,吾等不会把此事说出去就是。”
      ……
      郭家人见说不动这帮人,不由地恨恨道:
      “魏国之九品官人法,方是在维护我等大族;考课之法,实乃掘世家之根基是也。”
      “汝等为一时之利,迎合冯永所为,日后汝族为人所挟,皆因汝等之短视!”
      说完,一甩袖子,转身而去。
      “当真觉得吾等皆醉己独醒耶?”有人看着离开食肆的背影,咬着牙说道,“若是能选九品中正法,谁愿意选考课法?”
      “然魏人以有备对无备,十万精兵反被两万人大败之,何足恃哉?更毋论魏人沿后汉遗风,重关东而轻凉州。”
      “反观季汉,前有葛氏,后有冯永,兵精将猛,更兼诸多独有之利,吾等如之奈何?”
      谁都知道九品官人法好,但奈何魏国不中用啊!
      如果说陇右一战之后,凉州世家豪族仍在汉魏两国之间摇摆。
      那么萧关一战,则是让大多数家族断绝了念头,倒向了汉国这一边。
      要不然敦煌张家这个当年带头平定张掖酒泉之乱的魏国忠臣,又怎么会突然倒戈?
      让出一部分知识解释权,但同样也换来了三代不愁的基业,终究是不算太亏。
      因为这部分知识解释权,不是说不想让,就可以不让的,而是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
      汉中那边,压根就不跟你讲什么道理,每年狂印书籍,就跟不要钱似的。
      一本《千字文》,一本《大汉音韵》,就把自古以来被垄断的识字门槛击得粉碎。
      大伙能有什么办法?
      一众士子自然不知道,他们这一场考课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博弈。
      他们更不会知道,这一场凉州考课,会对大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所有人都处于历史中,却不知历史会走向何方。
      除了站在凉州学堂大门高高台基上,俯视着下边陆陆续续前来集合的士子的冯刺史。
      学堂前面,早已被士卒划出一大片空地。
      除了要参加考课的士子,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看着森严而严肃的守卫,李明不由地有些紧张起来。
      他把证明自己身份的小牌牌递给检查的士卒,待士卒确认过后,这才放行进入。
      从他这个角度抬头看去,只觉得正站在凉州学堂扁牌下面的冯刺史,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威势。
      “吉时已至!”
      “肃静!”
      原本还有些嗡嗡声的士子们,立刻都安静了下来。
      “向公,请吧。”
      台基上的冯刺史伸手引礼。
      手捧天子诏的向朗微一颔首,缓步上前,展开圣旨,念道: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曹丕凶逆,窃居神器,子?背卸瘛??裰钍孔樱?兄居诤海?奚跷恐???
      不得不说,向朗的声音不但洪亮,而且抑扬顿挫,很是感情。
      反正通过扩大器放大传到底下的士子们听了,看起来很是有些激动的感觉。
      向朗念完后,众士子齐齐躬身行礼:“谨遵陛下诏训!”
      站在向朗身边的冯刺史全程面无表情,毫无波动——因为他听不懂。
      “考课一事,君侯出力为最,要不要也对诸位士子也训戒两句?”
      向朗收起诏令,问向冯刺史。
      冯刺史点了点头,走到铁喇叭前,咳了一声:
      “三年努力,且看今朝,希望诸位,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说着,他指了指身后,“我今日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诸位在进入此门时,能好好看清这门口所书!好了,准备进场。”
      “诸士子入场!”
      一众青衣士子开始拾阶而上,鱼贯进入学堂大门。
      这批士子中,有不少乃是南乡学堂出来的学生。
      他们在经过冯刺史身边时,习惯性地对着冯刺史行礼后,这才走进学堂大门。
      冯刺史微微颔首,嘱咐道:
      “好好考试,莫要辜负了这些年的努力。”
      “是,山长。”
      ……
      李明与冯刺史虽然没有师生关系,但也是点头以示敬意。
      无他,只因为他为自己开通了一条入仕的道路。
      他在准备进入大门时,下意识地抬头看去。
      但见大门左边写着“读万卷书”,右边写着“行万里路”,门上中间写着“知行合一”。
      想起自己这三年来的经历,他不禁感慨万分。
      迈进大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影壁,上面有四行醒目大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今日也不知怎么的,总是让人觉得胸口激荡,不由地拱手施了一礼,这才绕过影壁,进入考场。
      看着这些青衣士子鱼贯而入,向朗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
      他站在冯刺史身边,兴奋地低声道:
      “君侯,此举可谓让才俊入彀中乎?”
      冯刺史闻言,顿时一怔。
      他缓缓地转过头去:
      “向公,你认识李世民?”
      “李世民是何人?李家?”
      冯刺史沉吟,目光闪烁:
      “玄武门之事,李建成其实没死,你知道么?”
      “李建成又是何人?”
      向朗越发地奇怪了。
      冯刺史看他不似作假,这才暗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穿越狗。

第0962章历史的青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