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88章 种桑得桑[2/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放鱼苗?”
      “养鱼啊!”
      老农理所当然地说道。
      再看到夏侯霸不明所以的样子,老农哈哈一笑,拍了拍脑袋,“老糊涂了,忘了贵客是从外地而来。”
      “这池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鱼塘。君侯说了,孙水河谷,多有低洼之地,但凡到了多雨时节,容易成灾。”
      “所以在低洼多挖鱼塘,再用挖出来的塘泥在边上筑起塘基,可减轻水害。而且鱼塘蓄水,亦可防干旱。”
      “塘基土地肥沃,在上头种桑树,既不占田地,又能得桑叶养蚕,乃是一举数得。”
      夏侯霸听到这里,不禁惊而叹服:“原来如此!那冯文……唔,唔!”
      “还不止呢!”
      老农难得见到这等没见过世面的外来土包子,而且看起来还是贵人的土包子,当下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
      “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此乃生生不息。”
      说着,老农唱了起来:
      “一二月来理桑枝,放鱼苗;三四月来施桑肥;五月养蚕,六月卖,蚕沙蚕蛹来喂鱼;七月八月清塘淤,固塘基;年底数月除草喂鱼。”
      “鱼塘宽,鱼塘深,捕得鱼儿腌咸鱼,腌得咸鱼送军中……”
      越?`有盐井,再加上冯君侯当年搞的稻花鱼,越?`咸鱼如今已是在蜀在大有名气。
      反正陇右胡人对口粮袋里的咸鱼,都是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咸鱼又香又咸又好吃。
      夏侯霸听闻这俚曲,道尽一年桑塘农事,不禁有些痴了。
      “听闻老丈不似普通农人,敢问姓名?”
      老农又是哈哈一笑,摆了摆手:
      “我当年不过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卒,后来得君侯错用,跟在君侯身边当了几年亲卫,最后随君侯平定越?`。”
      “后来君侯领军北上,再用不上我这老身子骨,便给我安排了一个乡老的位置。这些东西,都是君侯亲自教的。”
      夏侯霸又是一呆,脸上忽阴忽晴,时红时青,精彩之极。
      老农没有注意到夏侯霸的脸色变化,只是仍在絮絮叨叨地说道:
      “君侯当年教我们这些,只说了只要按他教的去做,大伙的日子就定会好过起来。”
      “只是可惜啊,君侯没有亲眼看到越?`今天这模样,也不知他在凉州那边,过得好不好……”
      夏侯霸终于回过神来,勉强笑道:
      “老丈,现在不少人都说要卖粮,要给凉州那边的冯,冯……君侯帮忙,你怎的不去?”
      “怎的没去?我前两天就已经让人把自家的余粮卖掉了。”
      老农连忙澄清道。
      “哦,哦,原来如此。”
      夏侯霸拱拱手,以示歉意,再看向别处。
      但见鱼塘里水波微澜,也不知是鱼儿上来透气,还是被风吹皱了。
      再看到鱼塘周围桑叶青绿,他不禁叹了一口气:
      “果真是治世之才也!光看这良田桑塘,就让人想知道他治理越?`时的风采……”
      老农本已重新弯下腰去挖坑,此时听闻此言,又站直了身子,笑道:
      “贵人这话,当真是说到人心里去了。其实我们亦常想,若是君侯有机会回来看看,那该多好?”
      “不过老身每想起君侯,倒是有个去处。”
      说着,他指了指西边:
      “从这条官道而去,有一大片良田,乃是当年君侯亲自耕种之处。田头立有一碑,上头刻着‘冯侯曾耕种于此,那便是了。”
      夏侯霸本是不待见冯永,但与老农一番谈话后,闻自己前所未闻之事,当下心里终于起了好奇心。
      他拱手谢过老农,转身重回官道上。
      原本落后了一段路的王训早就在那里等候。
      夏侯霸看了一眼王训,沉吟了一下,忽然问道:
      “王太守,你可知当年冯明文耕种之处?”
      王训一向以兄长态度为准。
      虽然夏侯霸口口声声说兄长欺他,但兄长既然唤对方为伯父。
      那么他就算再怎么看不惯夏侯霸,只要对方不挑事,那么他在面子功夫上,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此时看到对方的态度居然有所变化,他不禁有些惊异,同时点头道:
      “自然知道。”
      “我能去看看吗?”
      “有何不可?我来带路。”
      一行人骑着马,不一会儿,就到了老农所说的地方,看到了那块立在田头的石碑。
      夏侯霸翻身下马,立在石碑前,看着眼前不断翻起绿浪的稻田,默然不语。
      王训站到他身边,说道:
      “当年兄长领军走越?`通锦城的那条大道,秘密离开越?`,待百姓知晓时,兄长已到了锦城。”
      “在兄长离开后,越?`官府行其遗策未变,数年后百姓衣食皆足,便在他亲自耕种之处,立了这块石碑,以记其恩。”
      夏侯霸眼光变幻,面色复杂,好久才喃喃低声道:
      “他能得百姓如此铭记,吾妹果是没有骗我。”
      他心里更是汹涌翻腾。
      冯永其人,年纪尚浅,就已有此等成就,日后定是继诸葛亮之后,成为蜀国梁柱。
      蜀国前有诸葛,后有冯永,难不成当真是上天所眷耶?
      他一边想着,手上不自觉地摸上那块石碑。
      这时,只听得远远就有人气急败坏地喊道:
      “住手!天杀的!你们是谁?敢去碰这石碑!”
      夏侯霸下意识地缩回手,循声看去。
      只见几个年轻郎君正提着棍棒跑过来,待看到这行人腰间还戴着兵器,知其不是普通人,当下仍是壮着胆子喝问:
      “汝等是何人?”
      夏侯霸看到对方几人虽是说汉话,但口音甚是古怪,似乎有点像洛下音,偏偏又让别扭得很。
      更重要的是,看他们的打扮,还带着明显的夷人风格。
      随从早就王训和夏侯霸围在中间,手皆按在刀柄上。
      王训推开随从,对着几个年轻郎君拱了拱手:
      “我们乃是从县衙下来巡视农耕,特意来这里一观,以瞻君侯当年之风,敢问几位又是何人?”
      几个年轻郎君闻言,再看到对方阵势,知其应当不是假话,为首那个鼓足了勇气说道:
      “原来是官上的大人,但大人看且看耳,怎么还乱摸那石碑?这可是我家的地,不许乱碰那石碑。”
      听到对方说“大人”二字,夏侯霸便知这几人乃是夷人。
      “原来是主人到来,我们一时没注意,勿怪勿怪。”
      王训连忙道歉道。
      倒是夏侯霸忍不住地插了一句:“你家的地?”
      不是说这是冯明文耕种的地方,怎么成了夷人的地?
      “那当然!”为首的夷人郎君抬头挺胸地说道,“冯君侯当年在这里种地时,他还让我们给他捉过鱼呢!”
      “没错没错,我们给君侯捉了好久的鱼,所以君侯后来把这些地送给我们种,说汉夷是一家人。”
      一百条泥鳅换一个肉饼呢!
      那肉饼的味道到现在他们都忘不了。
      说起这个事,几个夷人小郎君脸上就尽是自豪之色。
      “君侯还教我们唱过歌,你要不信,我唱给你听。”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听得夏侯霸一脸懵逼,这又是什么俚曲?
      怎么话音这般这般古怪?
      难不成是哪个地方的夷话?
      一旁的王太守脸皮直抽搐。
      兄长当年对这些夷人小郎君所做的黑心交易,若不是有后来赠送田地一事,只怕要成为伟光正形象的一大污点了。
      不过幸好,现在的传言是,冯君侯为了考验他们的真心,所以让他们去捉泥鳅……

第888章 种桑得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