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799 大度的正室[1/2页]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也就是说,有人想要取代蜀中的那些世家,成为大汉望族呢。”
      张星忆笑嘻嘻地用关姬所能理解的话解释道。
      相比于一心想要振兴冯家与关家的关家阿姊,经常与冯姊夫放眼大汉天下的张小娘子,自认得眼界要高上一层。
      虽然正室夫人有身份优势,但是她有心理优势啊。
      她甚至还看向冯永,嘴里重重地咬字问道:“姊夫,你说呢?”
      冯永看着张星忆眼中闪着得意之色,咳了一声:
      “不错,这甘蔗园、牧场、工坊之类的,都是大伙没做过的行业。”
      “想要维持住这些行业,像种地那样只会闷头干活是不行的。”
      “兴汉会在越?`开学堂得了好处,这些人家估计着是想要有样学样,所以这才求到我头上来。”
      关姬听了冯永这番话,这才恍然:
      “可不就是这个说法?别的不说,单单开个工坊,与在庄子里只管种地可是两回事。”
      说着,她又若有所思地看向张星忆,“四娘这心思,倒是转得快。”
      张星忆得意地把一块脆骨放到嘴里,“咔嚓”一声。
      冯君侯看着张星忆这小模样,脸上禁不住地露出意味深长的一笑。
      虽然不知道此时的冯永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关姬与冯永终究是夫妻连心。
      她看到张家小娘子敢在自己面前这般嚣张,心头本来有点恼火。
      但当她瞟了一眼冯永后,忽然就是微微一笑,开始稳坐钓鱼台,慢条斯理地舀起一勺肉糜。
      “来,阿虫,张嘴,啊……”
      坐在桌前的几人,阿梅在低头认真吃饭,一对小儿在等着喂饭,剩下三人皆是各怀心思。
      直到夜里,君侯与君侯夫人入睡前,君侯夫人这才柔声问道:
      “阿郎所立足者,乃是兴汉会,而学堂又是兴汉会根基之一。如今有他人欲插足,妾观阿郎,不以为忧,反以为喜,何也?”
      这些天来一直奔波,今天回来后沐浴的时间有点久,沐浴的时候爽是爽,但累也确实累。
      好不容易睡了一觉恢复了些精力,方才又再来一番小别胜新婚,冯君侯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有些扛不住。
      此时只觉疲倦欲睡,闻言便随口应道:
      “所谓灭贼兴汉,可不单单是灭了曹贼就行,曹丕敢行篡逆之事,中原那些世家大族,出力甚大。”
      “世家大族之患,由来以久,桓帝时的梁氏一门,可见一斑。”
      毕竟冯君侯自己是被丞相写入《出师表》的人物,所以对大汉丞相特别点名批评的桓、灵二帝,他自然是要特意去了解一番。
      这个放在后世就叫做认真领会精神。
      想要混官场,这种敏感性是必备素质。
      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踩雷。
      于是冯君侯就了解到汉桓帝时的三件大事:
      一是诛梁氏一门,二是宠信宦官,三是党锢之祸。
      汉桓帝时期的跋扈将军梁冀,正是出自梁氏。
      梁冀跋扈到什么程度呢?
      毒杀汉质帝,杀朝官,杀名儒,灭富户以掠其财,百官侧目而不敢违命,天子恭之而不能亲政。
      九人封侯,三人当了皇后,六人做了贵人,出了两个大将军。
      夫人、女儿中享有食邑而称君者有七人。
      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
      最后梁冀伏诛时,被没收的家财抵得上朝廷一年租税的一半。
      虽然梁氏是外戚加世家的结合体,但也可以从中窥视出中原顶级世家大族是何等庞大。
      蜀中的世家大族与他们比起来,就是个弟弟。
      关姬听到冯永提起梁氏一门,却是更加迷惑了:
      “妾虽恨不得曹贼覆灭,但亦不得不承认,如今魏国朝野内外,仍有不少的能臣。阿郎以桓帝梁氏一族喻之,会不会太过了些?”
      平日里都是与张星忆谈政事,与关姬谈军事。
      如今关姬出乎意外地主动谈及时政,冯君侯知道她十有八九是受了晚食时张星忆的刺激。
      当下不敢怠慢,连忙强打起精神,耐心解释道:
      “一点也不过。伪魏在曹操那时,不拘曹氏宗亲,寒门世族,皆量才以提拔,方有初时之盛。”
      “然至曹丕时,以曹氏旁宗掌军,以世家大族治政,寒门难再出头,同时又对曹氏近宗防范极深。”
      “曹氏伪王的封地不但时常变更,而且既无治权,更无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如今曹睿当政,曹氏旁宗唯曹真能看得过眼,而且还是从曹操时就留下的老人。”
      “只待曹真一去,曹氏宗亲势弱已成必然。到时除非曹睿能壮士断腕,否则世家大族定然会渐掌军政,为祸曹魏。”
      后世好多人都说曹睿只要能长命,司马懿就不会有机会,历史就会改变。
      但在冯永看来,司马懿只是历史的一个偶然。
      即便没有司马懿,后面也会有司马贰,司马叁。
      除非曹睿既长命,又能改变魏国的立国之本,有办法改造世家大族这个寄宿在魏国身上的吸血集团。
      否则曹魏最后依旧会走上司马晋的老路子。
      因为司马晋的本质就是士族政治。
      若是曹魏让世家独大,最终也会变成士族政治。
      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毕竟开国皇帝曹丕开了个好头啊!
      废掉了外戚专权的可能,把皇家宗亲当成犯人来看管,又大量任用士人取代了宦官的职位(两汉宦官可以掌权)。
      站在政治的角度,这些措施确实不错。
      但偏偏大力扶持了最危险的世家,又指望曹操留下来的那点曹氏旁宗平衡朝廷势力,这根本就是亲手埋下了曹魏覆灭的根源。
      世家数百年风流,曹氏那点旁宗凭什么跟人家比?
      立国根基天生就有问题,想要改变历史轨迹,除非曹睿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对魏国来一场彻底的改造。
      你们可能不知道彻底改造立国根基是什么概念。
      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商鞅!
      曹睿要真有这份能耐,我,冯明文,当场就宣布:我要为大魏,奋、斗、终、身!
      按原历史轨迹看,在没了强敌的情况下,天下还没统一呢,曹睿就变得热衷修建宫殿和广收天下美女。
      这等人君,有什么值得吹的?
      所以在冯永眼里,曹睿和阿斗压根没多大区别。
    

第0799 大度的正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