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一十三章 无题[1/2页]

盛唐崛起 庚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明不过两年,却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
      杨守文甚至快要忘记了那封被他和杨承烈烧了的书信。不过,当杨承烈重又提起的时候,杨守文立刻回忆起来。
      “父亲,你是说……”
      “那封信的笔迹还记得吗?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了那个笔迹。”
      说实话,杨守文已经记不清楚那封信的笔迹是什么样子了。不过他倒是相信杨承烈所说,因为杨承烈在这方面,确实非常出众。十年的县尉生涯,让他对一些细节极为敏锐。
      “谁?”
      杨承烈轻轻搓揉了一下面颊,显得有些挣扎。
      杨守文看着他,脱口而出道:“莫非是和太子有关?”
      “胡说什么,太子怎会和这件事扯上关系?
      你忘了,圣历元年,太子刚从庐陵返回神都。而在此之前,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陛下的监控之中,怎可能做这样的事?好吧好吧,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和任何人说。”
      “我像是那种嘴巴不把门的人吗?”
      杨守文说着,瞥了杨承烈一眼。
      这也让杨承烈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一下,从口中吐出两个字来。
      “相王。”
      出乎杨承烈的意料,杨守文并没有表露出惊讶之色。
      他看上去很平静,只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
      想当初在昌平的时候,杨守文就猜到这件事绝不简单。能够能让慕容玄崱出兵造反;能够令唐波若这种勋贵子弟勾结黙啜,开城献降;能够使河北道几乎不予抵抗,使得突厥兵长驱直入……这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其背景一定深厚。
      也正是这原因,李元芳在昌平出现。
      也正是这原因,陈子昂跑去昌平寻找书信。
      也正是这原因,迫使卢永成勾结粟末靺鞨人,甚至不惜攻打县衙……
      那个时候,昌平县绝对是八方风雨汇聚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杨承烈杨守文父子在找到了那封信之后,即不敢声张,甚至还迅速烧掉,就是因为知道这里面很复杂。
      “父亲,你能够确定吗?”
      杨承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这种事,哪能那么容易确定?
      不过凭我十年县尉的经验,我可以肯定,八成以上就是相王笔迹。这件事,我谁都不敢说,甚至连你阿娘都不敢告诉。现在说出来,我这心里面,也就轻松许多。”
      杨守文能够理解杨承烈的这种感觉!
      这件事太大了,大到杨承烈甚至感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相王,李旦……一个皇室贵胄,声望极高的大人物。别看现如今李显是太子,可事实上,李显远离中枢十余载,根本没有多少根基。可李旦不一样,他一直身处中枢,明里暗里的不断博弈,根基牢固。此前若非狄仁杰坚决支持,只怕李显也难坐稳太子之位。而最关键的是,李旦素以仁厚君子的面目示人,这声誉也非常好。
      如果被李旦知道,哪怕有武则天护佑,杨承烈也会非常危险。
      毕竟,武则天已经老了,很难再像十年前那样,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如果她对李旦下手,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也许,武则天早就知道李旦的动作,却也无可奈何。
      杨守文突然明白,杨承烈为什么这么突然的决定,要回归弘农杨氏。
      有弘农杨氏,不一定安全。
      但是没有弘农杨氏,他父子就会更加危险。
      更不要说,这是一场博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相王李旦未必会心甘情愿的退出角逐,甘心对李显俯首称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一些一直以来无法解释的事情,似乎一下子都有了答案。
      那批被劫持的元文都宝藏;颜织为何会暴露了行踪;薄露如何突破的播密川;以及疏勒边军的古怪行为……
      杨守文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意。
      仔细想想,如果不是李旦,其他人恐怕也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
      “父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守文说完,挑车帘从马车上下来。
      “我想一个人走走,天不早了,父亲早点回去吧。
      有些事情,你我父子心里明白就好,莫要轻举妄动。我想,陛下未必不知道这些。”
      杨承烈坐在车里,没有下车。
      他掀起车帘,沉声道:“兕子,

第六百一十三章 无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