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一十九章 师唐改制[2/2页]

三国之西州制霸 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法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其属有法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其中法部郎中、员外郎掌立法,不受三省管辖,只由御史台监督;都官郎中、员外郎掌司法,负责审理全国大小案件,只受御史台监督;比部郎中、员外郎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勋赐缺乏物资,以及军用物资、器械等事;司门郎中、员外郎,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以及各地上缴失物的处理。
      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所属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将作五司。其中工部郎中、员外郎,掌城池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助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虞部郎中、员外郎,掌苑囿、山泽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给和畋猎之事;水部郎中、员外郎,管理河流过渡、船舻、沟渠桥梁、堤堰、沟洫的修缮沟通,以及渔捕、漕运诸事;将作司掌全国官私手工业。
      在三省六部之外,又设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御史中丞二;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有权监察弹劾三省六部和州郡县的所有官僚,刺史改为监察御史;在每省、每部、每州,各设一名监察御史。
      在地方官制上,设立州郡县乡村五级。于州郡县三级,依照六部,各自设立曹司。州牧下设六司;太守下设六曹;县令下设六房。如后世实行双重领导制,六司、六曹和六房听从州牧、太守和县令的命令,也对三省六部负责。
      整体上,凉国官制主要学习唐代官制。只是刘范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一些改动。另外,刘范并没有如唐制,设立殿中省、内侍省、秘书省。刘范认为,殿中省、内侍省和秘书省其实都是虚职,没什么太大的必要设置。
      另外,设置八寺,即太府寺、司农寺、鸿胪寺、大理寺、太仆寺、卫尉寺、光禄寺、太常寺。光禄寺司膳食进奉,太仆寺司车马畜牧,太常寺司宗庙礼仪,大理寺司刑狱审理,卫尉寺司出行仪仗,鸿胪寺司外交事务,司农寺司园林仓储,太府寺司府藏钱谷。本来唐朝制度是九寺,还有个司皇族宗族的宗正寺。但现在凉国不过是个公国,刘范的爵位只是凉公,自然不好设置宗正寺。其中,司车马畜牧的太仆寺,也下设牧监,与兵部下属的牧监司各自管理马匹的蓄养。不同的是,兵部下属的牧监司掌管全大凉七十二牧监,牧监中的马匹牲畜主要供给凉军;而太仆寺掌管的十二牧监,其中的马匹牲畜则供给凉国公室的出行,负责优质马匹和牲畜的选育培养,以及接收和安置外国使节赠送和进贡的良马和珍禽异兽。其中的大理寺,与六部之一的法部同样涉及法律,但分工不同。法部负责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立法机构,地位要微微高于其他五部;而大理寺则负责审理案件,解决诉讼,也就是司法机构。
      又设五监,即国子监、军器监、都水监、少府监、将作监。原本的国子监,是为中央官学,但刘范在凉国各州郡都开设书院,即每个州设立一座大学,每个郡设立一座中学,每个县设立一座小学,在姑臧和金城这两座最为重要的城池单独再设立两个书院。这样,凉国便有凉州大学、天州大学、昆州大学、夏州大学、康州大学、姑臧书院、金城书院七所大学,国子监便显得可有可无。于是,刘范规定,国子监作为官员进修学校。凉国的官员需要定期到国子监中进修,以提高治政水平。军器监,与兵部的军器司不同,军器司负责军器的打造、管理、分发和买卖,而军器监则负责军器的研发、测试、技术更新。都水监,掌管河渠、湖泽、陂池、津梁、堤堰等。少府监,掌管冠冕、服饰、珍宝玉器等的制造。将作监负责土木营造,与工部不同,工部负责国家的土木营造,而将作监专门负责凉国公室的土木营造,比如宫殿。
      总而言之,刘范对凉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三省、六部、八寺、五监、一台。

第七百一十九章 师唐改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