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下一座城,就灭掉一座城。
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
并且对外宣称,这一切都是奉了幕府大将军德川家齐的密令。
如此一来……”
曾天养下意识的便接话说道:
“如此一来,整个日本的百姓,就会对幕府大将军德川家齐恨之入骨。
就算是犯下了天大的血债和罪行,那也是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
可与咱们天朝上国无关。
嗯嗯,不错,真不错。
真是个又妙又狠的毒计。
本将军很喜欢,这样吧,你去暗中通知一下山口组和犬养贞丰。
让他们,一致对外宣称,就说是奉了德川家齐的命令。
以后攻下的城池,但凡归顺的,一律优待。
若是胆敢抵抗的,那就让这座城池血流成河。”
到了个诺,副将恭然领命,缓缓的退出大帐之外。
而曾天养,作为一军主帅,锐利的眼神扫过众多将领,一脸肃杀的说道:
“诸位将军听令,眼下的山口组和东洋军归正军,负责屠杀。
而我们就要跟着把戏唱好,把这个双簧戏唱好。
他们负责在前面屠杀。
我们就要在后面把这个好人装好,把这个善人的面孔布置好。
要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妥善的稳定控制整个日本。
大家都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全军上下迅速的统一了思想之后。
事情就变得更好办了。
于是。
诡异的战争场景,便在日本土地上,开始屡屡上演。
这头的德川家齐刚刚冒充完清军。
那边的犬养贞丰便率领着东洋军和归正军,谎称是奉了幕府大将军德川家齐的命令。
大肆的收刮着各地百姓们的钱粮。
稍有不如意的,稍有遇到零星抵抗的。
便立即发动大规模屠城。
一个个杀的非常起劲,
屠刀一旦挥起,再也没有人会愿意轻易的停下来。
往往是打下一座城,便杀光了一座城。
完事了,往死人堆扔上柴火。
所有的鲜血与惨烈,悲哀与不堪,全都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一切一切的哀嚎和抵抗,终究还是要归于沉静。
……
杀红了眼的犬养贞丰,简直是人如其名。
以走狗之姿,拼命向清军将领曾天养,表示着自己的忠心与坚贞。
挥起屠刀对自己同胞下起杀手之时,更加显得毫不犹豫。
甚至在他看来,自己的犬养家族,唯有手上沾上更多的鲜血。
唯有彻底斩断自己的退路。
唯有伤害更多的扶桑人。
唯有替大清吞下更多的土地。
才能让曾天养将军,更为放心。
也才能让那个远在圆明园的大清皇帝,更容易接纳自己。
基于这个思想,每到一座城池,他就杀得格外起劲。
从冈山县,一路杀到了兵库县。
每过一个县城,都要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才肯罢休。
杀完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之后。
直接往城上贴上一张张告示。
奉幕府大将军德川家齐命令,所有胆敢抵抗和不肯归降的,一律夺取口粮,杀其妻儿老小。
愿天下臣民,诚心归附,莫怀二心……
……
甚至把这些充满威胁意味的公告和命令。
让人粘贴到各个县城里。
但无论如何的强权与杀戮,终究无法压断一个民族的脊梁。
这个各地诸侯散装而成的大和民族。
越是到繁华和文明地区,反抗意识就更加浓烈。
隔着不远的京都府,以及大阪,奈良等地。
立刻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反抗热潮。
数不清的臣民百姓纷纷走上了街道,打着横幅高举着右臂。
大声的嚷嚷着,要反抗这个暴力统治的德川家齐家族。
整个反对德川家族运动,立刻就像是海啸一般,席卷了好几座县城。
突如其来的变化,风云骤变的国内形势。
让正在忙着吞并周边诸侯的德川家齐,也开始焦头烂额起来。
这才多久时间?
想不到他们的进军速度,居然如此神速。
紧紧靠着犬养贞丰手底下招募(裹挟)来的杂牌农民军。
竟然这么快就打到了兵库县。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甚至是以前的屯兵之所。
而正在北边的骆秉章部队,也以雷霆之势。
对北海道的守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关于北海道的求援书信,已经数次向德川家齐告急了。
但现在的德川家齐,显然是顾头不顾腚。
到处都显得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即便是自己假扮清军,在攻灭周边各地诸侯的时候。
也遇到了不小的折损。
甚至这些周边诸侯也不傻。
两军交战和冲锋之时,士兵们下意识的语言呼喊和叫嚣。
多少还是暴露了同是日本人的信息。
很快便有一些不利于幕府的流言,像长了腿一般流传开来。
一个一个的。
纷纷开始抨击幕府大将军德川家齐,简直是良心丧尽。
一边暗中命令犬养家族,在各地搜刮粮草,稍有不服从的便开始惨烈的屠城。
一连几座城,早已被杀的,千里白骨累累。
简直震惊内外。
另一边又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搅拌成清军模样。
同样干着烧杀掳掠的卑劣勾当。
而凑巧的是,这支力量和大军偏偏被人发现了。
毕竟他麾下的士兵呼喊和大叫的语言,动不动就巴嘎,哈伊。
谁还听不出来他是个日本人呢?
巨大的道德抨击浪潮。
立刻席卷了整个日本。
而就在此时,即便有些抵挡不过清军攻势的北海道守军。
也开始渐渐停止了求援书信。
显然。
一个很严峻的情势问题摆在了面前。
那就是举国上下,都开始不约而同,开始怀疑起大将军德川家齐的暴虐嗜杀。
甚至隐隐间。
有人正掀起了,一阵反德川家族的巨大浪潮。
举国上下离心离德的危机。
正在悄悄开始显露。
这可是亡国之兆啊。
忙得焦头烂额的德川家齐,终于开始累得病倒了。
巨大的心理压力,道德谴责,以及大军压境的胁迫感。
让他再也难以支撑。
而在同时。
另一个看不见的危机,也渐渐开始向他袭来……
第105章 大清鹰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