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奕纬的性格,断然容不下自己。
尤其是自己这种奉行中庸之道20多年的老好人。
在奕纬的玻璃书房外。
曹振镛有些焦急的在草坪上来回踱步。
手中捧着一个玉如意。
玉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摸起来手感光滑,很像在摸绸缎。看起来晶莹剔透,有光泽。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当然有个作用就是搔痒。
但自己这个玉如意,显然并非凡品。
归根溯源的话。
这可是当初和?为了保命,特地进献给,已经接受单位的嘉庆皇帝。
宫里头的玉如意虽多。
但材料和做工如此特殊的。
并且背后暗藏着这么一个故事的。
却极是少见。
有着这么一个渊源在。
相信这个象征吉祥的玉如意。
递到了新君奕纬面前。
只要这新皇帝奕纬不是傻子,都能够猜到自己背后暗含的含义。
自己都如此示好了,只要新君奕纬不打算对自己穷追猛打。
在自己递上玉如意的那一刻。
便见分晓。
焦急的望着玻璃书房的门。
军机大臣曹振镛,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多年信奉中庸,沉稳之道的他。
还是难得的像今天这般分寸大乱。
新老皇帝,皇位交接。
自古以来便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时刻。
自己家族的荣辱,曹氏的兴衰。
便在此一举了。
忽然玻璃书房的玻璃门缓缓打开。
走出了个太监小麻子。
精神抖擞的看了看,恭恭敬敬候着的文武百官。
高声唱道:
“太上皇有令,新君已然苏醒。
着百官入书房觐见。”
领着文武百官的曹振镛。
心情复杂的跨进了这座玻璃书房。
书房不大。
有资格跨进书房的,不过二三十位朝廷重臣而已。
余者只能在外头,静静的候着。
竖起耳朵听着里头的动静。
刚一进书房门。
曹振镛便一脸担忧的哽咽说道:
“奴才们见新君,在大殿之上晕倒。
不由心急如焚,一众文武,也纷纷的翘首以盼。
盼望着万岁爷能够早日苏醒,主持国家大事。
奴才特地准备了一个玉如意。
祝万岁爷事事如意,龙体安康。
还请万岁爷笑纳……”
躺在床边的新皇帝奕纬,“有气无力”的看着眼前的这个曹振镛。
这才多久工夫啊?
就有人称自己为万岁爷了。
这变化一下子太快,自己竟然有些适应不过来。
尴尬的颔首点了点头。
示意让身边的太监小麻子收下玉如意。
仿佛就像是收了个很普通的礼物一般。
其余大臣的礼物也一定照单全收。
丝毫不带犹豫的。
收完礼物,笑着看着众多文武。
新皇帝奕纬呵呵一笑:
“诸位臣工有心了,看到你们如此忠君爱国。
朕这心里头啊,简直暖洋洋的。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希望诸位能够像侍奉太上皇那般,与朕同舟共济,共治天下。
如此,朕余愿足矣。
相信千百年后,我们君臣,竟然也能够成为一段佳话,传唱千古。
不知诸位臣工,可愿为否?”
一听得新皇帝如此诚恳。
书房里的众多重臣,一个个感激涕零的跪在地上,装模作样的抹了抹眼泪,一副哭的稀里哗啦的感动模样。
甚至连回答的话仿佛都是提前编好的一般:
“能为万岁爷效死,实在是臣等三生之幸啊。
至今往后,但凭万岁爷差遣。
刀山火海,无有不从。”
奕纬高兴的虚抬了抬手:
“快快快,诸位爱卿,还请起来回话。
小麻子,快,别愣着啊。
快给诸位大臣看座。
这些可都是国家的栋梁,可不能让他们跪坏了哟。”
小半个屁股坐上了小板凳。
众多大臣纷纷的的面面相觑。
几句讨好的话,便能够让新君如此的高兴。
真让人有种恍惚之感。
这位新皇帝……
看起来好像也不是那么特别难相处嘛!
一时间连连谢恩不已。
屁股还没坐稳呢。
又听的太监在外头高声喊道:
“太上皇驾到……”
呼啦啦的一遍跪地声。
道光皇帝急不可耐的冲进了书房,高兴的打量着儿子奕纬,欣慰的说道:
“我儿无恙便好,无恙便好……
刚刚在大殿之上,真是把阿玛给吓坏了。
果然做皇帝的人,就是有上天护佑啊。
这话一点都不假……”
说完朝外头鼓了鼓手掌,
书房玻璃门外头,立时便看到孝慎太后,怀中抱着个婴儿。
一脸喜洋洋的领着,原先的太子妃乌梁海氏,以及良娣涂云。
高兴的走进了书房。
朝着道光行了一礼。
眼见人都到齐了,道光接过孝慎太后手中的婴儿,一脸喜悦的说到:
“新君既然已经正式继位。
曹相啊,新军的登基大典,你要用心安排一下,和礼部的诸多大臣好好商量。
会合钦天监管员,共同挑个黄道吉日。”
曹振镛连忙称是。
道光扭过头来看着奕纬,干瘦的手拍在他肩膀上说道:
“你既然已经继位称帝,相应的配套,必须跟上。
册封乌梁海氏为正宫皇后,涂云为云嫔,
皇长子载誉,册封多罗贝勒。
等他长到三岁时,着礼部挑选良师大儒,细加培养。”
说完,摘下了自己腰间的一个精美玉佩。
有些感慨良多的叹了口气:
“这是当初乾隆爷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从腰间解下来系到我身上的。
现如今,朕也将这玉佩,赏赐给这个可爱的小子。
也不枉费我们祖孙一场。”
站在一旁的新君奕纬,有些羡慕嫉妒恨的看着这个奶娃子。
尴尬的笑了笑:
“皇阿玛,载誉还小,实在当不得您如此厚爱。”
谁知道光皇帝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朕爱护孙子,与你何干?”
眼见奕纬吃鳖,低下头,默然不语。
道光皇帝有些懊恼的,也发觉得自己刚刚的话有些过重。
便关心的问着新皇帝奕纬:
“你既然已经继位称帝,年号的事情。
就必须提上议程。
刚刚正召集了礼部的一些官员。
给你拟定了几个年号,你看一看怎么样?
其中有一个朕最满意。
叫做……
咸丰!
你看如何?”
啥?
我的年号叫咸丰?
刚刚坐上了皇位的奕纬不由一阵绝倒。
第75章 这个皇位来的有些蹊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