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章 犯我家国,虽远必诛[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着跪在眼前的杨玉春。
      太子奕纬一阵神色黯然。
      这位老将本来就年纪大了。
      出征人选的安排上,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
      竟然让他闻到了些许出征报国的机会。
      哭着喊着就闯到了上书房,跪在自己面前,声泪俱下。
      可也就是如此。
      剧烈的情绪波动,耗尽了他毕生的元气。
      这才发生了,跪在自己面前,盍然而逝的场景。
      一时间。
      太子奕纬都有些慌了神。
      多亏了身边的起居官,轻声的开口提醒:
      “太子爷,快传御医吧,兴许……”
      (起居官,负责记录帝王起居言行的官员)
      回过神来的太子点了点头,立马让人传召太医。
      只是得到的消息,依旧很让人伤感。
      老将军年岁已高。
      本就是风烛残年,经过情绪如此剧烈的波动。
      才造成了如此场景。
      见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太子只好召集文武百官。
      宣布了老将军杨玉春的死讯。
      并且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谥号“忠武”。
      (杨玉春生前就已经绘像紫光阁)
      同时荫其子为宣威将军。
      并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决定,亲自出席丧礼。
      并且由左宗棠作陪。
      甚至还为他缀朝三日。
      以表示哀隆。
      随后就宣布让左宗棠任命为征西将军。
      率军前往回疆一带。
      对南侵的沙俄大军予以痛击。
      收到圣旨和任命书的左宗棠也毫不犹豫。
      点齐兵马,便赶往甘陕衙门。
      按照太子原有的本意。
      将会在甘陕以及内蒙古一带。
      招募大量青壮,会同甘陕一代原有的绿营。
      并且一路西进,一路练兵。
      原有的铁道兵,练兵方法甚是严酷。
      并且在这些铁道兵的带领下。
      这些新招募的青壮和原有绿营,很长时间内都叫苦连连。
      但训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整支大军的军容军貌,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一切,左宗棠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
      终于来到了回疆一带。
      而此时的沙俄大军,已经实际控制了哈萨克。(今哈萨克斯坦)
      并且向伊犁塔城附近开始渗透。
      到达了伊犁的左宗棠。
      立即下令扎营。
      并且联系当地地方官,在伊犁附近,招募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以及乡勇。
      同时下令各营各队。
      在当地紧急进行防守训练,以熟悉地形。
      同时各个狙击小队。
      做好相应埋伏。
      毕竟改良后的新式步枪,在配置了瞄准镜后,狙击能力已经大幅上升。
      (早期的狙击步枪就是由普通步枪改良而来的,比如说风行一时的莫辛纳甘和98K,都有步枪和狙击步枪版本)
      而到此时的四川甘陕一带。
      由于道路险阻难行的关系,军粮以及后勤弹药运输压力瞬间陡增。
      左宗棠也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催促信。
      命他速战速决。
      尽量节省时间,以免四川甘陕一带,陷入崩溃。
      毕竟历朝历代的战争。
      粮草运输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沿途的损耗更是天文数字。
      宋朝的《梦溪笔谈》里面就有记录,原文就不给大家说了,说一下大致意思,一个士兵在前线打仗,需要后方三个民夫提供粮草!消耗的是4个人的量!当然,实际上没有这么高,因为这是按照纯人力来计算的,实际上可能低一点,但是低不了太多。
      这么给大家说大家就明白了,你去一些偏远地区,比如沙漠,无人区,雨林这些地方。你都得开个车,带足干粮。指望自己人带,那只能带几天的份量。士兵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多随身携带部分干粮,不可能带多少。
      古代打仗,几千人算少的了,多的数万人,数十万人。这么多的人,每天需要吃喝,平时你可能只需要吃一碗饭就够了,现在打仗,你得吃三碗饭!且部队有马,战马的消耗粮食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收到了催促信的左宗棠,也皱起了眉头。
      一个大胆的念头,便在心里快速滋生。
      尤其是当他看到了甘陕一带的绿营。
      以及塔城附近驻守的一些民兵。
      军纪混乱,战斗力低下,简直令人发指。
      便决定由这些人组成先锋军。
      率先和沙俄部队进行接触。
      并且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许败不许胜。
      违令则斩。
      身边的副将,刚开始还有一些茫然。
      但很快也明白了其中关窍,笑呵呵的看着左宗棠:
      “将军是否打算,让这些战斗力较差的绿营和乡勇,率先和沙俄接触。
      装作一副不堪一战的样子。
      给敌人一种,,大清的官军,都是如此的假象?
      然后再由这些溃兵。
      把沙俄的部队全部引到了埋伏圈?
      再集中优势兵力,将他们一举全歼?”
      左宗棠呵呵一笑。
      看着眼前这个年近中年的副将,一副深得我心的样子,笑眯眯说道:
      “说的不错,本将军正是此意。
      相信你也知道朝廷如今的态度,希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
      毕竟你也知道从甘陕一带,运粮运到回疆。
      何止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呀?
      说句心里话,我就从来没见过这么险峻恶劣的地形。
      诗仙太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是和回疆青海一带的地形比起来。
      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压根不值一提。
      所以我们还真拖不得时间。
      而最好的法子,怕也莫过于此了。
      毕竟这么多沙俄大军,远道南侵。
      只要能够诱敌深入,我们便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争取在塔城和伊犁一带的山谷,将他们尽数歼灭。
      否则的话。
      我们要直接冲上去和他们正面硬刚。
      倒也不怕打不过。
      就怕将他们打散以后,会很难全数消灭。
      若是他们在集合溃兵,再度来袭。
      这样没完没了交战下去,与我方很是不利。”
      身边的副将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
      左右这些乡勇和绿营。
      疏于战事。
      用来做诱饵最好不过了。
      ……
      接下来的沙俄军。
      立即也感受到了大清将士的“威力”。
      这些个清军。
      简直和街上的街溜子流氓没啥区别。
      一个一个成群结队的走起路来,吊儿郎当。
      完全没个正形。
      沙俄的大军,只要一个简单冲锋。
      就能追着他们满地打滚。
      沙俄的元帅见清军这么好欺负。
      再加上从哈萨克(斯坦)一路南侵,渗透到塔城附近。
      几乎就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顿时更加坚定了吞并之心。
      毫不犹豫的带上大股军队一拥而上。
      直接翻过大清的塔城地区实控军区。
      把这个临时军区直接给端了。
      一时间兵锋所过,该营地的绿营兵,一窝蜂的逃得哭爹喊娘。
      甚至心里头,都还咒骂着自己爹娘少给了两条腿。
      沙俄元帅甚至还让人检查了该军营,瞬间喜出望外。
      该军营内,缴获了大量的茶叶和美酒,以及一些从来都没见过的方便面。
      甚至还有一些将士们,没来得及带走走的金银细软。
      这意

第56章 犯我家国,虽远必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