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曾国藩和左宗棠[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自己弟子奕纬,这般狡辩话语。
      作为骑射师傅的桂明,自然是压根不信。
      手中一柄利剑出鞘。
      只见寒光一闪。
      大阿哥还没来得及反应是怎么回事,便已见他收剑还鞘。
      忽然。
      扑通一声。
      那个陪侍大阿哥的歌姬,浑身无力的应声倒下。
      眼前的这一幕把大阿哥吓得不轻,整个人惊恐的瞪了瞪大眼睛。
      手指颤抖的哆嗦指着桂明,语气中分明是义愤填膺:
      “师傅,你怎可如此滥杀无辜?
      非要算起来的话,那也是本王风流。
      她一个区区歌姬,何罪之有?
      你竟要一剑,夺了她性命!
      难道你不怕大清王法吗?”
      ……
      刚刚只顾着装帅,这时桂明轻轻地拔出剑刃,用手帕子轻轻擦了擦剑刃。
      满脸心疼的样子。
      看上去就好像,生怕这些血液把剑刃给玷污了一般。
      慢里斯条的擦完剑刃。
      眼皮也不曾抬一下,自言自语的傲然说道:
      “睿郡王不必拿大清王法唬我,就算这事闹到了万岁爷跟前。
      我也是为国家着想。
      实在不能看见睿郡王,因为一个小小歌姬而乱了心性,彻底的沉沦堕落。
      杀了一个歌姬,若能把大清未来的储君,给带上正道。
      依臣下来想,那也是值得的!”
      听得这番话的奕纬,顿时目瞪口呆。
      生气的一屁股坐在了太师椅上。
      看来自己的这位骑射师傅。
      不但骑射无双,武功超绝。
      一张嘴皮子也是厉害的紧。
      诡辩起来头头是道。
      听上去也大义凛然,让人无可辩驳。
      ……
      抬了抬眼皮的桂明。
      看着睿郡王奕纬,气呼呼的抬笔写起了弹劾奏章。
      同时发文大理寺,要求将自己依法严办。
      整个人一副义愤填膺,要与罪恶不共戴天的样子。
      当下不由一阵好笑。
      ……
      离开富贵酒楼。
      天色已微微发白。
      宫门口,远远看去隐隐约约有几个人站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矗立着。
      奕纬走近了才发现。
      原来却是自己的贴身太监,小麻子。
      此时的小麻子一脸风尘仆仆。
      衣袍裙摆处,分明沾染了许多泥土尘灰。
      脚底的一双布鞋。
      更是沾满了泥巴。
      满意的点了点头,奕纬走将过去。
      只见有几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站在小麻子身后。
      浑身布衣,虽风尘仆仆,却也难以掩盖一身的书生气息。
      见奕纬投来咨询的目光。
      小麻子立刻客气的为自家主子介绍了起来。
      “按照大阿哥您的吩咐,奴婢几经周折,甚至还劳烦了两湖总督,终于把这几个人给您寻齐了。
      主子您看,这位瘦脸长得比较又老又难看的就是曾国藩。”
      听着这太监无礼的这般介绍。
      18岁的曾国藩虽然长得有些老成,却也有些闷声闷气的,抬手行礼:
      “湖南生员曾国藩,见过睿郡王,王爷吉祥!”
      本想热情的握住他的双手,但奕纬想了想。
      眼前的曾国藩,一生坎坷,功名场上屡屡失利,而18岁的现在,连秀才都没捞着一个。
      若是表现了太过热情,生怕会惊着了他。
      只好摆出一副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重重的点了点头。
      太监小麻子,依旧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之处。
      继续大喇喇的讲解着:
      “王爷您看,这位国字方脸的,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一张国字脸,一张脸上难以掩盖英气逼人的样子。
      铿锵有力的抱拳弯腰答道:“湖南秀才左宗棠,见过睿郡王,王爷吉祥!”
      左宗棠,这是个行事大胆激进的改革派。
      奕纬高兴地连连说了三个好字。
      小麻子又指向了第3个年轻人。
      “主子您看,这位就是您指名要的僧格林沁。
      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蒙古族,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济与庄敬和硕公主的嗣子。
      他于道光五年(1825年)被选为索特纳木多布济的嗣子,袭封扎萨克多罗郡王,目前的官职是御前行走。”
      这一位僧格林沁。奕纬倒是见过几面。
      经常在皇宫大内负责护卫。
      即使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但也会有一面之缘。
      见着了睿郡王,僧格林沁倒是有些激动。
      所以说自己目前也是郡王。
      但两者的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立刻恭恭敬敬的半跪道:“奴才见过睿郡王,王爷吉祥!”
      僧格林沁毕竟是晚清的名将。
      而且目前也是袭封多罗郡王。
      算起来也与自己平级。
      奕纬赶忙伸手亲自将他扶起,客气的唠叨了几句。
      又看了看身后的太监小麻子,吩咐道:“这可是蒙古的汉子,去!传本王令,着即赏赐黄马褂一件!”
      僧格林沁一听,顿时心中大喜。
      即便自己身为郡王。
      但职位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御前行走。
      黄马褂这种高级货,还真不是他所能穿的。
      若是往日的睿郡王说这番话,他倒不以为意。
      可眼下的睿郡王,已经奉旨监国。
      手中的权柄,已经等同于半个皇帝。
      说出来的话自然是极有分量。
      连忙高兴的跪在地上,谢恩不已。
      ……
      眼见还有最后一个年轻人没有介绍了。
      奕纬高兴的看着剩下的这个年轻人说道:“你就是胡林翼了吧?”
      胡林翼高兴的,跪在地上连忙答应:“学生正是。”
      之所以称为学生,是因为胡林翼有举人功名。
      他倒不像曾国藩和左宗棠那般躬而不跪。
      毕竟他的老子。
      如今就在京城里做四品京官呢。
      而且这植物好巧不巧,恰恰是负责东宫事务的詹事府少詹事。
      这个职务是正四品。
      一般是教导太子读书,以及负责太子东宫的一些内外事务。
      作为少詹事的儿子。
      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这位睿郡王,这位大阿哥自然是无比的熟悉。
      可真要说起见面,那倒是第1次。
      从小对官场规矩耳濡目染的胡林翼。
      自然愿意行跪礼。
      几人一阵寒暄。
      奕纬便发现了几个人的性格不同。
      曾国藩性格沉默,少言寡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左宗棠就显得话要多一些,才一见面就急切的表现出,要想跟着自己大干特干一番的激进心态。
      森格林沁敏锐沉着,从来不会轻易发表意见,除非涉及军事。
      胡林翼最懂规矩了,毕竟跟着自己老子常年浸淫官场之中。
      官场的这些道道自然无比熟悉。
      别看他谈话间经常点头哈腰,但总能在关键的时候,说出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话语。
      大阿哥奕纬轻微的一叹。
      可惜眼下的李鸿章才几岁,要不然把他也找出来,说不定也能够让自己充实一下人才库。
      ……
      带着4人离开。
      左宗棠率先按耐不住性子。
      直接便跳了出来,大声抱拳说道:
      “睿郡王过宫门而不入,难道今日不用上朝吗?”
      奕纬笑着摇的摇头:
      “治国理政,也不一定要靠上朝啊。”
      谁知左宗棠却有些不依不饶的,梗着脖子红着脸说道:
      “睿郡王此话,学生大不认同,如今睿郡王刚刚监国理政,正是需要学习治国的时候。
      以学生看来,恰恰应该勤于朝务,和百官多加交流,处理好国事才是正道。”
      一旁的曾国藩也闷声闷气的点了点头。
      一时间弄得奕纬,尴尬不已。
      自己这是找罪受了。
      本来以为找来了4个帮手。
      谁晓得,一个个都准备做自己的诤臣,而且还是不依不饶的那种。
      尤其是左宗棠。
      简直越说越来劲。
      谁知道却被睿郡王,领来了一个饭馆子面前。
      4人齐刷刷的面面相觑。
      一时间……搞不懂王爷打算折腾什么幺蛾子。
      抬眼一望。
      这家饭馆子,有些不大和普通饭馆子一样。
      无论是整体的装潢风格。
      亦或是里面的东西菜品。
      都是自己没看过的。
      门口的店招更是有些让人看不懂店名是何意义。
      只见店门口的牌匾赫然写着:
      肯德基……
      众人基本上都是在功名场上厮杀过来的人。
      说是学富五车也不足为怪。
      但也一个个纷纷好奇的摸着下巴。
      实在琢磨不透,肯德基,这三个字蕴含着什么高深莫测的内涵在里头。
      ……
      奕纬招呼着众人,飘飘然入座。
      店小二很快上来了,端上来了吃食。
      四人不由得再度面面相觑。
      眼前的汉堡,鸡翅,还有一份牛排,以及手边一杯微微发黑的饮料(可乐)。
      简直生平未闻,更别说见过了。
      性格沉稳的僧格林沁毕竟是御前行走侍卫。
      在皇宫大内的规矩就是:
      不该做的不做,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吃的不吃。
      便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胡林翼就更别说了。
      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的他。
      自然也明白官场的一些规矩。
      面前的东西哪怕再奇怪,自己也不可以大呼小叫的尖叫。
      即便面前餐盘上放着的是一坨屎。
      ……

第22章 曾国藩和左宗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