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抚衙门这边发文,宣布废除黄册制,日后再无民工匠军商等户籍之分,所有人,以后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子民,以前,凡是商户和军户以及匠户的人,是不准参加科举做官的,现在,在废除黄册制之后,任何人,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科举,都可以入仕为官,以后先不说大明朝,起码在海南,再也没有什么户籍鄙视链了。
这道公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来,因为海南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民籍之人,这黄册废除不废除的,跟他们的关系不大,甚至,有些人对此还很不高兴,因为这黄册制一废除,他们就再也不能看不起那些个匠人和军户了,不少人心里还有着些许落差。
真正感到高兴的,甚至高兴到痛哭流涕的,是那些个从各个卫所逃亡的军户,黄册制的废除,对这些人是个天大的好事。
按照朱重八当年定下的规矩,军户之人,其子孙后代,生生世世都要充当军卒,都要替保卫朱家江山流血流汗,除了皇帝亲赦之外,任何人都不得脱籍。
地方卫所上的这些个普通军户,别说是皇帝了,就连负责管辖当地卫所的都指挥使,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得上一次。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得皇帝亲赦,那是可望而不可即,脱籍无望,在卫所又被长官当个奴隶一样的剥削,为了活命,底下的这个军户,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逃跑。
这一跑,他们就成了黑户,不仅终日要提心吊胆的害怕被抓回去,这四处打零工干的也都是些又脏又臭工钱又少的活,碰到些黑心的,在诓骗你干完活之后,更是直接翻脸不认人,一文钱的工钱都不给你,反正他们笃定你又不敢去衙门告状,所以可着劲的,想怎么欺负你就怎么欺负你。
这些逃亡的军户,可以说是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像是个活在下水道的臭虫一样,终日见不得光。
如今,随着黄册制的这一废除,他们又是有了户籍,又是成了大明朝的子民,又是可行走在阳光之下了。
在黄册制颁布的当天,许多人就一窝蜂的涌来了以往避之不及的官衙,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哪怕就是到了半夜三更,他们宁肯抱个腿蜷缩在衙门口挨冻,也说什么都不回去,生怕回去睡一觉,等到第二天,衙门就会反悔似的。
一连七八日。
随着从深山老林中钻出的军户越来越多,海南岛内的各处衙门,基本都开始了连轴转。
衙门里的那些官吏们,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只所以说痛,是因为实在太忙了,忙的连去撒个尿的功夫都没有,还有,每日吵吵闹闹的,许多人在拿到盖着衙门官印的户籍文书之后,更是还会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喊声哭声以及因为排队而起争执的骂声,混杂在一起,让人的麻袋都觉得像是要炸了。
而快乐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个来登记的军户,在衙门的这些官老爷眼里,那都是实打实的银子。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大明朝的税制,是人丁税,说的简单点,就是按照人头收税,不管你有没有产业,不管你赚不赚钱,哪怕你就是个街上要饭的,等到了该征税的日子,你要是不幸被衙门中的人抓住的话,他们可不管你有没有钱,也不管你是不是乞丐,只要你是个喘气的,你就得交税,你要是交不出来,嘿嘿,那只能是戴个逃税的帽子,一辈子充当徭役,还朝廷给你土地站着,给你空气呼吸的恩德。
在税收上来之后,也不是说直接就全部送给朝廷的,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地方官府可以从税银中截留下一笔,当做官府的办事资金,这笔钱,名义上是公款,但实际上,衙门里的这些老爷们,会按照地位高低官职大小,将这笔银子直接给刮分了。
所以,这些个军户,那在衙门里的人看来,可不就是主动送上门来的银子嘛。
刨掉这一点,再说,治下人口增加,这不大不小,也是一笔政绩。
在中部人口稀少穷困偏僻的一些地方,相邻的几个县,为了抢夺这些个军户,甚至发生了县衙之间聚众斗殴的事情,传闻,还是县令亲自领队。
琼州这地方,不仅民风彪悍,就连官风,那也要比其他地方豪放上许多。
消息传到宋云这里,这位海南巡抚大老爷,那也是哭笑不得。
在废除黄册制之文颁布十日之后,各处衙门初步统计,海南新添人口足有十余万,按照五军都督那边掌握的卫所花名册,这还只占逃亡军户的四成左右,起码还有个五六成人没有到衙门登记户籍,那些人估计还是心有顾虑,害怕衙门钓鱼执法,不过,想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肯定会相继露面的,到时候,估计海南的总人口,将达到一百多万左右,这将释放大批的劳力,宋云是觉得在这海南,是越来越有干头了。
海南衙门这边,颁布废除黄册公文之后,高弘图带领的联合工作组,随即分成数个工作小组,分别奔赴至各处卫所,正式拉开革除卫所的大幕。
首当其冲的,是琼州附近的几处卫所。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按照制定好的章程,还留守在卫所的那些个军户,年富力强一点的,整编为巡防营,由近卫军负责对其进行短暂整训,日后就驻扎在县城之中,负责剿灭辖地内的流寇匪乱,主要武器以刀剑为主,配以少量的火铳。
那些年老体迈的,一股脑都送进养济院中。
这养济院,算是一个公立的养老机构,由朱元璋设立,专门负责照料赡养那些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大明朝讲究以孝治国,朝野上下对老人也都十分敬重,所以这养济院,各地县府也都看重的很,许多官员上任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视察本地的养济院,去慰问那些居于养济院中的老人,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很少有人会对朝廷拨付给养济院的银子下手,所以这些的剥削哦一辈子的老军户,能进养济院中度过后半生,也算是有了个好的结局。
处理完这些军户,卫所上只剩下那些个武官了。
对于这些武官,兵部早已经暗中考察过一番了,有点本事的,早都被调去五军都督府另作他用了,如今剩下的这些个人,要是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垃圾,要是说的在难听一些,那就是连垃圾都不如,这些个人,要是再给他们发放俸禄,那纯粹是浪费钱财。
所以,对于这些人的处理方法,十分的简单,就是直接革去他们的官职,收回他们的官印,免去一切的职务,而后按照所侵占的田亩数量,补交银子。
不管什么时候,当官总是好的,尤其是对于卫所上这些世袭的武官来说,大明朝三百年来,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吃着皇粮的,出门都是被人唤一声大人的,他们早已经将朝廷的官职,当成自个传家的基业了。
如今朝廷一纸令下,就要免除了他们的官职,将他们贬为平头老百姓,这些武官心里头自然十分的不高兴,自然是怨气满满,有些人,更是哭天抹泪的跑到自个家的宗祠,对着自个祖宗的灵位,大声说着自个不孝,将祖宗基业给弄丢了。
这些人虽然十分的抵触,但是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办法,手底下一个人都没有,他们就是有心豁出命去反抗朝廷,那也没人跟随,所以,不管心里头如何的不甘,这些人只能是乖乖的接受。
唯一有所安慰的是,祖宗留给他们的田地还在,这些田朝廷不会收回去,他们只用补交一点点的银子,就可以将这田变成自个的。
首发:塔>读小说
这些个武官,基本上都有着上百年的积累,补交的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算,可以说是洒洒水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这世上最不缺是就是败家子了。
总有一些人,会将祖宗基业给败光了,对于要补交的那一点点钱,还是有一部分人拿不出来。
对于这些人,高弘图自然也不会怜悯,既然拿不出来钱来,那只能是将他们的田给收回来,而后以低于市场价两三成的价格,卖给那些无地之人。
这些武官处理起来也算是简单,唯一有些棘手的,是拿了卫所土地的一部分官员和商人。
这些侵占卫所土地的官员中,一部分是海南三司衙门的人,一小部分是五军都督的人,还是几个是勋贵之家,海南衙门这边,高弘图这个阁老的身份能镇得住,那些人乖乖的补了钱,有少数胆小的,还大晚上的偷偷跑来高弘图这,表示愿意将土地归还给朝廷,出于大局考虑,高弘图没有答应,只是让他们尽快将钱补了。
而牵连到的五军都督府的人,还有那几家勋贵,这是军方的事情,高弘图手伸不到哪里,只能上折子让林平处置。
另外还有那些商人,这些商人侵占的田地,基本上都是从卫所哪里买来的,虽说这不合法,是卫所偷买的国家资产,但买的时候也是花了不少钱的,现在朝廷又要让补交钱,一些自诩有几分根基的商人,口出狂言的表示自个绝对不会交钱,朝廷也别想收回自个手中的田。
在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哪怕你的生意做的再大,人脉关系网织的再多,在朝廷的眼中,你也只不过是头豢养的猪罢了,等到把你养肥了,等到那天朝廷缺钱了,就直接把你宰了吃肉。
小小一个贱商,也敢大言不惭的说对抗朝廷,对于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高弘图直接请近卫军出马,谁不补钱,就抄了谁的家,在这等铁腕手段之下,海南这边的工作再无什么阻力。
一百五十二章:海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