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四章盐商与海运[1/2页]

清穿:贵妃娘娘她灭了德妃成太后 卿我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是额涅的动作快,”三阿哥道。
      “那是当然,”九阿哥鄙视的看了眼他的哥哥们,“总比你们在这里只会动动嘴皮子强多了。”
      三阿哥瞥了一眼九阿哥:“你的屁股不想要了是吧?”
      九阿哥下意识的揉了揉屁股,“你们除了会打我屁股,还会干什么?一群莽夫。”
      这话有点惹众怒的意思。
      五阿哥叹了口气,连忙说道:“闭嘴。”
      他怕自己慢一步,这个弟弟就被“五马分尸”了。
      九阿哥一脸不忿的坐了回去。
      “实力很难提升,那经济上呢?”四阿哥道。
      其他人眨了眨眼睛,说道:“你的意思是?”
      四阿哥轻轻的吐出一个字。
      太子和其他几位阿哥都吓了一跳,“小四,你胆子真大,也不怕把自己搭进去?”
      盐,小四还真的是切中要害。
      蒙古那边,还真的就缺这个。
      只不过,官盐都掌握在“盐商”手里,而小四说的,应该不仅仅是官盐。
      四阿哥摇摇头:“靠我不行,这事非比寻常,若不是没有别的法子,我提都不会提。”
      太子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小四,你放心就行,这个法子无论用不用的上,怎么用,有事,有二哥在呢。”
      说完,太子看了看其他人,表情一肃:“你们,最好就当没听见。”
      众人点点头,知道‘盐这个东西,利益太重,不是他们皇子想撬就能撬的动的。
      大清的盐法所采取的“纲商引岸”制,说白了就是朝廷没有太多的力量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所以倾向于采取“包”的形式,抓住实力雄厚之人,责成他们承包到底。
      这也就有了“盐商”。
      盐商手握垄断经营权,牟取暴利,而朝廷和官府也可以利用他们增加财政收入。
      听起来好像双赢,实际上,苦的却是百姓。
      他们出宫在外,不止一次见到百姓因为吃不起盐或者说买不到盐而生病,归根究底,就在于朝廷“盐课”的弊端。
      朝廷为了加强对盐课的征收,设置了各种机构和官员,可他们却往往把盐商视为自己钱袋子,明勒暗扣无止无休。
      因此,盐商的负担还不止于行盐纳课,还要承受官员的额外盘剥,为了获取利益。
      这一状况,到雍正皇帝时期才好一些。
      可到了乾隆皇帝时期,他前后六次南巡,他口头上虽然说“一切出自内府,无烦有司供亿”,但是主要花费的都是盐商的钱。
      而为了博皇帝的欢心,盐商们也是各出奇招用度无算连年亏空。
      再加上,朝廷每次遇到需要花钱的时候,盐商们都得踊跃捐输,多则数百万,少则数十万。
      因此,盐商就只能提高盐的价格,几倍甚至几十倍。
      再这样的情况下,“贩卖私盐”成了必然引发了活动。
      比起官盐来说,私盐不仅质量相对好,价格相对低,购买也十分便利,因此颇受百姓的欢迎。
      但是,贩卖私盐毕竟是违法活动,它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普通的老百姓又怎么

第二百零四章盐商与海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