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尽管当时批评、限制过一段时间所谓的靡靡之音,但现在改革开放也快十年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985年,电视剧上海滩的引进使得十几亿人的国家,万人空巷。什么概念?就是只要是放电视剧的时间,大街上看不到人,都回家看上海滩了。足以可见,大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如果把这些港台歌手的磁带回去,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贫瘠的地方,肯定能掀起一波新的潮流。
      刘胜利上前询问:“老板,磁带都怎么卖的,”
      “港台两块五,国内的两块。”卖磁带的老板戴着耳机点着头说道。
      “拿两万个港台的磁带,最近流行的各种都要,国内的不要。”
      现在也没有版权这么一说,港台那边出什么新歌,三天之内,国内就全给盗版了
      老板一看来大生意了,歌也不听了,摘下耳机热情说道“一看老板你就有品位。”
      没办法,港台就是现在的潮流。
      看卖的磁带,刘胜利也心痒痒怀旧起来。
      问老板:“你这有四喇叭的黑三洋吗?”
      “兄弟,很懂行啊,但这东西只有走私货,开不了收据哦。”
      那时候,家里有台两个喇叭小三洋2429,就算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时髦”青年了。
      而刘胜利要的是三洋9994,是货真价实的四喇叭收音机而不是拿话筒充数的,也是目前音质最好的收音机。
      家里有几个喇叭,可是八十年代最有认可度的富裕和地位标志。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外国产品进入华夏,对华夏家庭的精神文化启蒙冲击最大就是录音机了。
      华夏能成为后世的电器第一大国,全靠当年玩收音机打下的基础。
      要不收音机是“三大件”呢。
      说着老板从屋里抱出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录音机。正是黑三洋9994,在这个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收音机中的机皇。
      刘胜利是越看越喜欢,前世想买的时候没钱,等有钱的时候又不流行了,这次也算弥补了一次遗憾。
      “这个可有点贵啊,要两千四。”
      “给我装起来吧,再给我拿一个小三洋。”喜欢就买,刘胜利爱搞钱也爱花钱。
      说着刘胜利认真的在摊上挑选喜欢的歌手磁带,邓丽君,徐小凤,谭咏麟,郑绪岚买了一堆。
      这都是回忆啊!
      又四处逛了逛买了一些电子表,饰品之类的东西,准备带回去给大家分一分。
      去表店花了一百多给自己买了个“双狮”机械手表,没有表看时间是真不方便。
      整个一圈下来已经到了中午,足足花了二十多万,换来的钱已经花了大半。
      这几天一路奔波,终于把所有的事都办完了,刘胜利准备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带着张卫东来到泮溪酒家,入乡随俗,体验一把老广的早茶文化。
      一进去就看到,“推车仔”推着小推车到处走,小推车上的竹笼子堆得高高的,因为底座有加热,所到之处烟火气十足。
      当小推车推出来时,食客们立即从四面八方涌上来,围住小推车挑选,每个人脸上都乐哈哈的,人们似乎并非怕“手慢无”,而是钟爱这种富有人情味的自选方式。
      刘胜利也是第一见这种,感到十分新奇,上辈子虽说也来过这里,不过那会已经变成手机点餐了。
      俩人吃的整个桌子摆满了笼屉,结账也才花了十几块钱。
      出门时张卫东已经撑的弯着腰走路了。

第17章 批发市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