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自己的行为,释放正义的那一面性格,为百姓办实事,做了真正的好官。
因为依附在贾宝玉身后,不缺人脉与往上爬的路径,定期会有银两,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身为有志青年,此时心里还有正义与热血的贾雨村,为官期间都以律法办事,为民做主。
以后跟在贾宝玉身后,坚定的站在贾宝玉一方,没有做出背叛之事。由此可见,只要你够强大,那么跟随的人就不会轻易背叛。
在古代,世家大族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其中的细枝末节,各种利益交杂不清。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
......
科举制度自隋代创立以来,便成为后世王朝最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科举考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储备和考生个人的前途命运,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一次盛典与狂欢。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进士向来被视为“公卿之选”,及第之后自然是官场得意,平步青云,因此,新科进士们总要大肆庆祝一番。
在这一场场的宴会之中,有几个比较固定的名目,如杏园宴、牡丹宴、相识宴、打?卵纭⒖捶鹧姥纭⒃碌蒲纭⒂L已纭⑽畔惭纭⑸瘴惭纾?鹊取
参加完各种宴会,庆祝完后,就到了贾宝玉任职为官之路。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仿佛觉得只要当上状元,便可以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一片大好前途,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这种只存在于民间传说的故事,贾宝玉只能说:“想多了!”
当你以为在全国千千万万人中脱颖而出,寒窗十年终换来正果时。殊不知,这只是朝廷培养制式人才,巩固皇权的手段。真正的修罗场,现在才开始。
在此朝代文官体系中,翰林制度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当上状元后,朝廷会直接授予其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会授予其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除此之外,剩余的进士要想入翰林院,则还需再参加一场入院考试,若考中则会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深造。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班进士挤破头也要进入到翰林院去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翰林院是干吗的。
早先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只有正五品,一众院士品秩虽低但职掌范围却很广:以皇帝名义颁布的文件通常由翰林代笔;
当皇帝有什么新的政治观点治国方针奇思妙想时,通常会让翰林以此为基础结合古今中外发表意见以供参考;
由于翰林院的官员都是由具有处理政务和极高文学素养的人组成,所以他们还需要给皇帝上课,目的在于将自己的学识全部传授给皇帝,提高皇帝整体素质;
此外,他们还要担任科举的考官,还要编修史书。皇帝有什么问题,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民生琐事都会来问。
也就是说,起初皇帝设立翰林院的目的便是用来辅助自己的业务,起顾问作用,这时的他有着开国皇帝的干劲与精力,能够做到事事亲力亲为,皇权得以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第257章 不一样的贾宝玉4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