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
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故而,会元也成为了所谓连中三元的第二元。
会试开始的清晨,天还没亮,参考举子们在家人仆人的护送下,纷纷早早的在考场门口排队进行检查,带着亲朋好友们的期望进入考场。
“哎,我儿又要受苦了。”王夫人坐在马车上看着儿子进考场说道。这个受苦不仅指没有人照顾他,更是因为考试的环境。
古代的高考同样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如现在家长陪考、送考一样,古时父母也是很尽心的,那是孩子通往仕途的唯一通道。
虽然二月寒风肆起,也无法阻挡古代学子们光宗耀祖,鲤鱼跃龙门之心。
为防止夹带作弊,学子们穿着单衣单裤,每人提着一个篮子,里面都是书写工具还有灯具。经过严格检查,被寒冷的天气冻的瑟瑟发抖,青白着脸排队进入考场。
在进去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们会住在号舍里,考试食宿都在里面进行。
会试的考场环境要好一些,但是预防作弊的相关措施也更加严格,考场是封闭式的,一排排号舍把考生隔开。
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
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
但因号舍长度只有四尺,相当于1.33米,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而且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做门帘以防风雨。
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
在每排号舍的尽头有一间粪号,谁去上厕所不能说话,只能用牌子来表示,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现在还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上厕所,就是由科举而来。
由于是高规模考试,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考生,所以规模宏大,有成千上万考生参加。
会试考场内备有火盆等取暖设备,给考生们取暖。还有专门人员送来姜茶给监考人员以及考生们驱寒。
考试连考9天七夜,共三场。一场考试考两天,一天休息,但是不能离开考场。
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
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
接下来依次是试贴诗、策问、经义。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第249章 不一样的贾宝玉3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