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建书院,解决纠纷[2/2页]

穿越后只想破案,却被迫拯救苍生 五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您的意思是?”其中的一个老人提问,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把眼光投向了陈?D??,看他如何回答。
      “有些外人认为榜祥村和第举村的恩怨缘于百年之前,本官却不认为如此。姜县令曾说,你们两村几年争斗,但都是用拳头和棍子斗殴,从未械斗,这恐怕是两村的老人们嘱托的吧?也就是说,争斗归争斗,但不能伤及人命,这是两村的底线,也说明,两村之间没有仇怨,只是起了点小纠纷而已。”
      “所有的纠纷因这块地而起,那么把这块地的归属处理好,两村自然就不会再有纠纷。”
      “可是大人,要怎么解决呢?”姜智听了老半天,终于有点不耐烦,他是在提醒陈?D??,不要再卖关子了。
      “地由官府重新丈量,归官府所有,官府用这块地来做一些对两村都有益的事情,甚至事关两村百年大计,诸位看这样如何?”
      对于这块地的纠纷,陈?D??昨天也是想了一晚。姜县令已经尝试过各种分法,都不能让两村满意。陈?D??突发奇想,既然如此,那索性就不分了,将这块地纳为官府所有呢?既然纳为官府所有,则必有用途,否则会被两村村民认为故意欺骗他们。他就想到要用这块地来干嘛?用这块地来做一些对两个村都有益的事情,两村的百姓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时代,最合适的就是建学校。
      “对两村都有益的事情,是什么事呢?”在场的人都纷纷议论起来。
      这时,陈?D??才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本官的想法是这样的,这块地有两百亩,官府在这里建一座私塾和一座书院。”私塾是幼儿启蒙教育,书院教书育人,考取功名。
      “私塾和书院对外招生,但榜祥村和第举村的人年纪5岁以上,20岁以下均可以在私塾或书院中免费就读,如果是外来的孩子和学子,则收取其束?。私塾和书院都是属于两村,教书育人,这是朝廷百年大计,大家看如何呢?”
      陈?D??这个建议,在场的人从未想过,现场的人又是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
      “大人,这个建议下官觉得可行。只是建学院的费用怎么解决?”姜县令看似很支持,其实他是担心没钱建不起来。
      “姜县令,县里面的学政怎么样?”
      “县里目前只有一个县学,私塾倒有十几个,大多都是权贵家族出资。如果只建一个私塾,县里的税收也能扛下来,但学院耗资巨大,恐难以为持啊,请巡按大人三思。”说来说去,姜智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的确,朝廷拨下来的款项有限,他不能乱花。
      “姜县令之意我明白,我有办法解决。私塾和书院可合二为一,统称为书院,首先把书院建起来,需要官府出首笔资金,也可以在周边地区募捐。现在已临近八月,是农闲季节,可以号召两村村民出工出力,这样成本会低很多,争取三四个月内把课室、宿舍等先建起来,找好先生,订制教材,快的话明年春即可招生开学。”

第214章 建书院,解决纠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