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郑芝龙触发整整半个月之后,朱国枢终于在广宁城内见到了郑芝龙,这次朱国罡见到的郑芝龙,完全没有上次那种喜色。
茱丽叶不禁心生疑惑,问郑芝龙是否出了什么意外。
郑芝龙悲叹,朱国罡的感觉敏锐的同时,把这次旅行的经过,都告诉了朱国罡。
在听完郑芝龙的叙述后,朱国罡气喘吁吁地说:“好!”
\"重要的事情发生了!郑老板,你这次虽历险,但让本王的计划更有把握!”
郑芝龙听着朱国罡的话,心里非常疑惑,问:
“王爷,你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恕草民的愚钝,还请王爷说!”
茱丽叶对郑芝龙神秘地一笑,然后开口说:
他说:“郑老板,你不必担心本王的计划是什么?”
“本王先问您,这两次后金跟您做交易,可以详细验货?”
“是不是每一包粮食都经过检查?”
郑芝龙不知道朱国罡为什么会这样问,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他们初检得更仔细!这一次只是核实了大概,还不够详细!”
茱丽叶听了郑芝龙的话,微微点头道:
“那是正确的!\"
在朱国罡叹息一声之后,便对郑芝龙说:
他说:“郑老板,你现在请你把书给莽古尔泰吧!”
\"对莽古尔泰说,倭国现在急需棉衣!\"
“请他准备交换物资,等你们船靠岸后,就马上处理!”
郑芝龙听着朱国罡的话,脸上的表情更是疑惑,他似乎想了些什么,神情凝重地说:
“王爷,您让草民彼此如此请求,可不是这次的粮!”
看到郑芝龙已经想出了问题的要害,朱国罡微微点头,然后开口说:
“本王,也是没有办法的!建虏这些混蛋都龟缩在辽河以东,这片草原的情况我们又不太清楚!”
\"如果贸然进宫,损失可能很大,本王只能引蛇出洞!”
“你们所做的是,诱饵,让蛇出动!”
“这个时候的事,只要你做得好,本王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
朱国罡说要答应郑芝龙的事,就是朱国罡先前答应过郑芝龙,说让郑芝龙的后代可以封侯。
郑芝龙知道朱国罡的所作所为,知道这次旅行的危险性,片刻后郑芝龙有些犹豫地说:
\"王爷,要是草民这样提出要求,让对方起疑呢?”
茱丽叶听了郑芝龙的话,微微一笑道:
“您放心,郑老板!本王不会让你送死的,否则本王第一次就让你们运出十万石粮食!”
“本王之所以分三送粮,就是让建虏逐渐信任你!”
“听你刚才的叙述,看了建虏,根本就不是要防备你!”
“你们这次旅行,定是无惊无险,而且还要立大功一件!”
\"你就放心按本王所说的去做吧!”
郑芝龙望着朱国罡自信的神态,心里也有些不太好受,便向朱国罡施了一礼,然后又继续按照朱国罡的命令行事。
茱丽叶这次运粮给后金的计策,其实并不难理解。
此事发生的原因是后金龟缩辽河以东,朱国罡不敢贸然越过辽河,进攻辽东腹地,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太大。
于是朱国罡就只好把后金的军队引诱出来,他便想着用发霉的粮食,把有限的后金物资调出。
如此后金失去了大量的物资,又没有粮食,就不可避免地龟缩,入侵辽西,进行掠夺。
朱国罡便能在本土的辽西作战,这样就更容易找到机会,伺机狠狠地收拾一下后金。
显然朱国罡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这是朱国罡在辽西,准备立威的一场战役,他只能胜不败。
要不然他早在城头,制定的土地奖赏政策,所激发的明军士气,便又一次化为乌有。
三天后,郑芝龙来见朱国罡,郑芝龙前来禀报,后金的三贝勒古尔泰已同意,朱国伦说的是,朱国伦说的,是在码头直接交易的方式。
茱丽叶闻言,点了点头,让郑芝龙把一万石新粮和五万石发霉的粮食,送到船上。
送到船上的粮食,朱国罡便命令郑芝龙,即刻出发与后金交涉,第三次交粮,当然这也是一笔最重要的买卖。
在第二次交易后的半个月里,郑芝龙又一次到达沈阳城下辽河流域,与后金的三贝勒古尔泰进行第三次粮食交易。
随著两方人马的搬运,六万石粮食又彼此在后金码头上临时搭建的码头上,郑芝龙上前拿了一个验粮锥子,递给了他一把验粮锥子,
\"三贝勒,老规矩,验货吧!\"
莽古尔泰,听郑芝龙的话,哈哈一笑:
“郑先生,我们俩都做过两次交易,难道本贝勒还不相信你?”
\"本贝勒接到你的信后,知道郑先生心里急着要回倭国
\"我看这验货的事就免
第182章 佣兵二十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