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但这一点还是被控制的。
茱丽叶不相信这位王化贞,有能力抵御后金的进攻,但如何从这个王化贞手中夺回广宁城的控制权,这又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茱丽叶心里想,原本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如今掺杂了政治因素,使他不由得有些忧虑,表情极其凝重。
茱丽叶想着这一切,沉默了半晌,最后朱国罡还是决定,从他的皇帝大哥这里,打开突破口,这样想着朱国罡,就这样想着:
“陛下,弟兄是奉旨经略辽东,难道广宁的军事部署也应交给臣子吗?”
听了魏忠贤刚才的解释,朱由校的脸色稍微好了些,这时听到朱国罡的话,他的脸更沉了。
朱由校表情沉重,并不是因为朱国罡要广宁指挥的权力,而是担心朱国枢的安危,他担心朱国枢在打退后,他的军心就是要他给广宁发兵。
朱由校真的不希望朱国罡再到辽国去冒险,所以朱由校想了一番之后,便说:
“皇帝兄弟,辽地的局势太诡异了,瞬息万变!”
“出于您的安全考虑,这辽地之事,依朕看来,您还不能过问!”
“陛下再派一名得力的干将,到辽西坐镇指挥便是!”
茱丽叶对自己这位皇帝大哥,担心自己的安全,心里非常高兴,不过现在大明80%的官员都有自己的阵营。
这几个人,都是政治斗争第一,政务次要,朱国罡是打心眼不放心,把辽西的事交给这些,如果真的等后金占领了广宁,那么大明就是被动的。
全金兵丁有限,其夺天下之力,与蒙古骑兵有很大关系。
一旦广宁陷落,那就完全切断了大明与蒙古部落的联系,他们与大明是世仇,不过是这两百多年,被大明打怕了,才服于大明。
但尽管臣服,但不会南下掳掠,这些蒙古人本身就是贼心不死。
若辽西失守,大明对蒙古完全失去控制,真让蒙古后金结盟,那么后金必将迅速崛起,如此大明将更加被动。
茱丽叶想到这些,立刻就开口说:
阁下,这辽西的土地,事关全局,一旦有变,臣弟恐江山社稷有危!
“弟兄是太祖和子孙,自然不能看着祖宗的血肉之躯,沦丧敌手!”
“陛下恩准,就让臣子保卫辽西!”
听着朱国罡的话,朱由校微微一声叹息,语气有些无奈地说:
“兄弟朕也是太祖的子孙,朕怎肯让祖宗之地沦丧敌手?”
“可皇弟你毕竟年纪还小,你到了辽西又能有什么用呢?”
\"你们还是留在京城吧,陛下答应你,只要行冠礼后,朕就命你镇守辽西,怎么样?”
朱由校对朱国罡的坚决反对,只得退了一步,一般来说,身为皇帝的朱由校已经退让了一步,朱国罡应该就下马,同意朱由校的建议。
可以朱国罡知道,这人二十而冠假如等他二十岁,按照他前世所见明史记载,别说辽西丢了,就是他这个皇帝大哥,也不再人世。
当然朱由校不会接受朱由校的建议,所以朱国罡听完朱由校的话后,立即说:
“陛下臣弟到辽西去,臣子不敢吹嘘!”
但是他在山海关的一次战斗中,以不到六千人守城,击退了建虏八万大军!
“杀杀建虏过半,你的弟兄请问陛下,自万历四十八年后对建虏作战,谁取得了臣弟这种战果?”
陛下相信臣子,将辽西的防御交给他的臣子!
而且他还到辽西去,也不是单纯去防卫
“臣子能伺机收服辽东,歼灭建虏以绝后患
他说:“陛下请陛下恩准,让弟兄接管广宁城!”
朱由校只是听说朱国罡在山海关前线抵挡住了后金的军队,但他一点也没料到,朱国罡竟以不到六千人,守住了山海关。
朱由校更不知道,朱国枢竟然还斩杀了后金兵马过半,这一战绩,的确如朱国军所言,自万历四十八年后,从未取得过战果。
这就是朱由校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道:\"陛下想不到皇弟,您还拥有这一份军功!\"
\"你真是令朕刮目相看啊!\"说完朱由校低声说道:“这样,朕就把辽西的军事重担交给皇弟了!”
“但皇弟你记得,失地可夺便夺如夺不回,防御住辽西便可!
听到朱由校答应了他的要求,朱国罡立刻把辽西交给他,他当即就面有喜色说:
“陛下放心,臣弟定不负陛下的责任!”
“陛下旨意,立即召集大臣到辽西去,免得辽西发生变化!”
听着朱国罡的话,朱由校笑了起来:\"皇弟,你这性子还是那么急!\"
他说:“你好不容易回到京城,留在京城陪一阵子,等几天再去辽西也是一样的!”
第168章 英勇请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