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说:“是这样的,今天早朝,在察院右都御史朱仕林面前,弹劾今年在浙江乡试中的主考官钱谦益,说他贪赃枉法,使浙江在今年乡试中作对!”
“目前,浙江乡试共有二十四名考官,联名检举今年浙江乡试考官,其中有科考舞弊行为。皇上听到这件事,非常震惊,于是准备下旨缉拿钱谦益进京,然后由都察院联合刑部大理寺进行三司会审,等有结果后,报内阁,由内阁拟定意见,再交皇上决断。”
听到这里,朱国罡心里暗道:“这位伪善者露出了马脚?他升官了?”
这就是当初朱仕林在太和门,建议郭皇后先让太子登基的那个都察院御史,也是郭皇后的远房姻亲,朱由校登基后,感念郭皇后的功劳,本想让郭老相爷出阁主持内阁,结果郭老相屡请不受,均以身体多病为由拒绝!
朱由校无计可施,于是将郭皇后的功劳,全记在了郭家亲朱仕林的头上,郭家亲朱仕林,破格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而且朱仕林这次弹劾的钱谦益,可是史书留名的人,这个人之所以留名于史,是因为他是明末清初,最大的奸臣,清军入关后变节的最高官员,被贬为南明礼部尚书,降清后任清朝礼部侍郎,成为朱家后人的朱国罡,对这个人一点也不感兴趣。
与此同时,这位钱谦益能留名史册,除了他是明朝时变节、官职最高外,还有,四大名妓之一柳如是,是他的妾,明亡后,柳如是曾与钱谦益商议,一起跳河殉职,结果柳如是被淹死,这位钱谦益却却说河水太凉。
这样一个人,不仅是汉奸,还是一个渣男,朱国罡要是对他有好感就怪了,朱国罡前世每次见此记载,不但为柳如不值,还被此钱谦益,气得咬牙跺脚,现在朱国罡有机会亲自收拾这钱谦,朱国罡此时心里,竟有一丝激动。
朱由校不知道,朱国罡心里在想什么,但又继续自己讲下去:“可是朕刚要下旨,就见院中的左都御史赵南星却说,无凭无据,不能将钱谦益,这饱学之士下狱,容易引起江山士子的不满,二人便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后来群臣越来越多,也都参与了进来,他们说的有理,朕一时之间还不能决定,就宣布明天再议,先退朝,但明天该怎么办?这两个人吵得我耳朵都痛。
当朱国罡听完朱由校的叙述后,便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个朱仕林为何弹劾钱谦益,说实话朱国罡现在还猜不出来,不过这位刚从工部右侍郎升迁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赵南星,为何会保用钱谦益,朱国罡可是一清二楚,因为这个钱谦益和赵南星都是东林党人!
尽管朱国罡知道赵南星为什麽保钱谦益,但这并不是要害,因为他现在还不想让自己的大哥跟东林党打仗,所以知道这个原因,也没多大用处,他现在该做的,就是为自己大哥提供一条破局法,让这帮人都能服气,不要再吵了。
朱国罡心里想着这些,便知道自己这一刻该怎么办了,他立刻开口道:“大哥,臣弟倒也有办法,管保让这些朝臣都闭嘴,别吵了!”
朱由校听了朱国罡有办法,制止了朝臣们的争吵,便连忙开口问:“皇弟,你有什么法子,快跟朕说!假如这回那些朝臣都闭嘴的话,朕这耳根子可清了,你这次就是在帮朕大忙了!”
朱国罡看着自己的皇帝大哥,这样急切的样子,知道自己的皇帝大哥,这是被烦了,便也没有卖什么关子,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口说:“大哥,其实臣弟的办法很简单,其实是平衡二字!
朱国罡说这里时,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皇帝大哥,看到自己的皇帝大哥,还是一脸疑惑的样子,朱国罡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解释说:“左都御史朱仕林,难道要把钱谦益直接判为罪吗?右都御史赵南星,难道不是说没有证据无法捉拿钱谦益吗?”
“大师兄可让二人各退一步,此刻派钦差下去查清案情,再行追究罪责,这样大师兄既没放纵钱谦益,也没抓到钱谦益,大师兄想如果大师兄这么做,二人定然不会再吵架!”
朱由校听完朱国罡的解释后,立刻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笑着说:“怪不得父皇生前总夸赞皇弟,今天看来,皇弟却有不凡之处啊,这办法,朕派钦差下去查清楚,再说,又不敢说出来!”
说着,朱由校顿了一下,又有些愁眉不展,又又开口说:“皇弟,你这个办法不错,可是朕刚继位,对这朝中这些大臣不甚了解啊!不知谁来担这个重任!陛下怕这次钦差选坏了话,恐怕会弄巧成拙,反被群臣挑拨离间!”
第96章 弄巧成拙,挑拨离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