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再僵持下去,无法断定郑太妃手中的遗诏是假的。
朱国罡心中暗道:“想必郭皇后也想清楚了,要让自己再去找寻,证明郑太妃手中有假诏书!”
朱国罡想了一想,心里不禁暗骂道:“TNND这个皇族,还真特么都是狗屁事,真特么难整!”
“有证据证明都不能治罪,还必须是具有同等身份的两个人,去证明另一个人有罪,才能令人信服,这哪里特么查案,全是势力对峙,最后谁的势力强,谁说的话就是真理!”
朱国罡心中愤慨,完全忘了自己也是皇室的一员,他只是说了一句,就把自己也骂了进去。
朱国罡心中并不恼怒,但对解决问题却毫无帮助,他一脸愁容,不知如何破局,公孙策看着朱国罡的样子,便把心事说了出来,道:“殿下,其实想证明郑太妃手中的诏书是假的,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我们需要迂回一下!”
朱国罡听了公孙策的话,此刻的心情就像陆游诗里说的那样“山高水低,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激动起来,拉住公孙策的衣袖问道:“公孙策,你有什么办法?快说快说吧!”
朱国罡说完后,略微停顿了一下,带着几分怨恨的口气继续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又与本王卖关,讲难!您这么做,公孙先生是有些不厚道的呀!”
公孙策听了朱国罡这几句怨言,急忙跪拜道:“陛下恕罪,不是微臣不愿说,而是陛下刚才没有问微臣,微臣也不敢乱言啊!”
“微臣这是看殿下为此事深感忧虑,才不敢开口的!”
朱国罡听了,微微摇头,伸手扶起公孙策,说道:“公孙兄,我交情甚深,本皇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应该心中有数,在我面前说话不必如此谨慎!”
“你有什么好主意,好建议,直接说出来就是了。太祖文治武功,千古罕见,还能虚心纳谏。”
“本皇子不敢与太祖相提并论,但也不愿让昏庸之人听之任之,公孙,本皇子不愿你再向今日如此迟疑!”
“快跟本皇子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证明郑太妃的诏书是假的!”
听到朱国罡这么诚恳的话,公孙策很是感动,有些激动地说:“殿下,微臣所知甚少,在微臣看来,殿下的胸怀和才德,不会输给太祖,微臣能够跟随殿下,实是微臣之幸!”
几句感慨的话说完,公孙策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将自己的方法说了出来:“微臣听说有一件事,在殿下面前,内阁首辅方大人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的是他与郑太妃勾结毒害先皇,不住殿下可有此事?”
朱国罡听了公孙策的话,并不感到奇怪,公孙策为何会知道此事,因为当初在太和门前,他曾当着群臣的面,把供状拿了出来。
这件事并非秘密,自然也逃不了,身为中情局暂领总管的公孙策的眼睛。
朱国罡明白了公孙策问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当初的确拿出了一个供状,可那却是一张白纸,公孙策这是在追问事情的真假!
公孙策或许也像群臣一样,以为自己当初不过是吓唬了方从哲和郑太妃,其实并没有什么。
朱国罡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带着不高兴的神色道:“公孙先生,您这么看本皇子吗?本王子什麽时候,做过骗人的事?”
“您不觉得本皇子当初在太和门这么做,是为了陷害方从哲和郑太妃吗?”
听了朱国罡的话,公孙策知道朱国罡是误会了自己,连忙开口解释道:“殿下,你误会了微臣,谁质疑殿下,微臣也不会问殿下的!”
“微臣当时就知道殿下说的是真的,只是要和殿下确认一下,微臣其实是想看,那张纸条写的什么?”
听到公孙策的解释,朱国罡的脸才好了些,缓缓地从怀中取出原来方从哲写过供状的那张纸,递给公孙策,有些沮丧地说:“公孙策,这个供状你也看不出有什么!”
“不过这张纸现在没什么用了,现在这上面一句话也没有了!我怕全天候的人,估计都会以为本皇子当初在太和门前说的是假的!”
公孙策小心翼翼地从朱国罡手中接过供状,细细察看了一番,才开口问道:“殿下,你当初真的看见供状上有字吗?”
刚说完,就让刚刚有些郁闷的心情,使心情不好的朱国罡,更加不满了,他实在无法忍受公孙策话里的疑虑,他冷冷地看了公孙策一眼,冷哼一声道:“公孙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本皇子这么大的年纪还不会眼瞎吗?”
“就算当时匆匆忙忙,本王妃也没看清楚上面写的什么,可是有没有字本王妃还分不清?”
“再说,本皇子当初可是仔细看了三遍,肯定没问题,才把这份供状收回怀中!”
第75章 郑太妃的歹徒行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