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有错?”那人耿直的回道。可能是方诺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和说话的语气始终平和的关系,现场百姓对这菩萨只有崇拜而没有惧怕。再加上之前方诺就特意交代他们说可以随意发言无需忌讳,这才有了这人的句句紧问。
     此人的发言得到了众多人认同的目光。
     菩萨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不住色布施,就是指你不能把你的心境卡在“色”上。你送出去的东西漂亮与否,价值几何在你送出去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了。你不能因为捐了一座寺庙就比另一个捐了半个馒头的人更有功德。如果你在做一件事之前产生了类似相互比较的想法,那就说明你是在住色布施。再比如一个俏丽妇人喊你帮忙你就心甘情愿,而一个耄耋老者喊你帮忙你却不情不愿。这也是住色布施。”
     “除此之外你也有课能住声。比如说有人夸你是个大善人听了很受用心里就美滋滋的,但要是有人批判你说你做的还不够,你听后就不高兴动摇了布施的心那就说明你住声了。”
     “同样你在布施的过程中也不能执着于香,味,触等感官体验上。比如你请客吃饭你却特别在意对方的感受,心中始终都是患得患失。那么恭喜你,你的布施住香,味,触了。”
     “以上种种还只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在最后的住法上。这个法就是你脑子里的念头。你不能在做好事的时候一直在告诉自己说自己在做好事,他在被我帮?我给了他这些帮助等等。如果你滋生出这种想法,那就说明你的布施住法了。”
     “以上种种情况全都属于是有相布施。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强烈目的性去做的。因此这种布施从本质上来讲不算善事,他只是一桩交易罢了。”
     说罢菩萨看向那人问道:“你现在明白了吗?真正的布施或者说善事,是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在布施。其次是没有一个“他”在接受你的布施。最后则是没有一个“东西”被布施出去。忘掉你自己,忘掉你帮助的对象,忘掉你给出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到这“三轮体空”的时候,其福德不可思量。”
     此番言论立刻引起了下面众人的激烈讨论。因为如果按照菩萨的说法,那他们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属于是有相布施,也就是带着明确目的性来求神拜佛做善事的。
     菩萨虽然只是小小的引用了一段金刚经中的原文,却完美的回答了那人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家老娘就算这辈子都再怎么诵经念佛也同样算不得功德。因为这本质上这就是在有相布施,是在和佛陀做一笔交易。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拜佛陀,尊敬佛陀。”
     明白此理后,在场无数人如丧考妣心如死灰。若这些话是别人说的他们可能还会反驳两句,但这可是出自菩萨亲口之言,他们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
    喜欢。
  

第1330章 讲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