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8章 成立专门的医务兵,药品嘎嘎管够[1/2页]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葫芦开小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不我待,将图纸、技术、工艺流程拿出来后,按小时进行跟进。
      把刘嘎豆压在这盯着,并拿出5万大洋作为技术突破的奖励。
      不管哪一项率先突破,立马奖励该技术人员5万大洋。
      张宪是最舍得花钱的,一直相信以国人的脑子,只要舍得重金奖励,没有他们搞不定的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无外乎两个原因,钱没给到位,重要性没给到位。
      本人还需要安排另外一件事情。
      作战就有伤亡,此次最大的收获除了装备之外,就是拿到了大量的药品,以及几十吨兽用青霉素。
      急需要成立专门的医务兵,用于战场上的紧急救援。
      鬼子的医务兵就很差了,一个联队配两三名医生,几名医务士兵。
      张宪这边比鬼子还差,整个团,整个师都拿不出正儿八经的医生,有必要高价聘请、培养军医。
      打造野战医院、急救人员、随军医务兵。
      立马让他拉出医生来也不太现实,学医没有个三五年,也不可能出师,更做不了精细的手术。
      可以引用赤脚医生手册,挑选常见的治疗措施,单独抽出成册,速成医务兵使用手册。
      医务兵不需要治病,知道用药、包扎、清理、缝合,做战场急救处理就够了。
      利用2个月时间,至少给各团配5名医务兵,配备500人份的急救药品,以及消炎药品。
      得让曾老哥想办法跟统帅部要,要一批小护士,能识文断字的,对照医务兵手册就能速成培养。
      咱是正规番号,凡事不能靠自己发愁,得把问题甩出去。
      张宪豁然开朗,决定这件事就委托曾万中处理,这是有利于军队建设的大事,有利于降低伤亡的大事。
      曾老哥还是比较厚实的人,对士兵非常宽厚,本人也比较节俭。
      不喝兵血,不克扣军饷,他来主导这件事,定能事半功倍。
      回到城防司令部,张宪从紧张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给各师长致电,确定各师的休整情况。
      物资、药品、棉衣、军装、武器装备的缺口情况,统一列一张清单,这三天内带到城防司令部来。
      尤其是消炎药品,张宪现在带了大批药物过来,要统一对伤兵进行治疗。
      对太源的医院进行管控,由部队控制起来。
      杀虫粉按照人头发下去,统一进行一次卫生消杀,避免出现传染疾病。
      维生素片磨成粉,买的粉则直接倒在大桶里,包装之类的烧掉,士兵根本看不到生产信息的,溶在水里,你就喝去吧,效果嘎嘎好。
      利用这一两个月,争取把士兵的体能补充上来。
      利于行军、拼杀、鏖战。
      训练适当减少,但军纪、射击等必要训练,还是要持续。
      在张宪手上当兵,还是幸福的一件事,病了有药品,饿了有饭吃,冷了还有棉衣穿。
      后勤供应解决掉,士兵的战斗力自然有保证。
      一连5日,各师的清点工作完成,所缺的后勤物资以清单的形式上报给张宪。
      粗略一看,脑门直突突。
      好歹是6个师的兵力,10余万人,吃喝用度真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不算武器装备,仅被褥、军装、单兵装备这些,换算成大洋需要100万。
    

第158章 成立专门的医务兵,药品嘎嘎管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