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更是封建教育思想的失败者。孔乙己穷其一生埋首四书五经等封建教育典籍,他却没有范进中举那般的好运气,孔乙己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又好吃懒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了生计有时不得不偷东西,每次偷东西都被毒打一顿,最后凄惨而死。孔乙己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类人的悲剧。这一类人试图通过教育和考试改变命运,可惜的是,他们要么能力不济、要么时运不佳,最终不但没有改变命运反而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甚至沦落为社会边缘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跟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网上有一种说法,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他说,如果你的父母当官或者经商都很成功,那么你应该听父母的;如果你的父母是农民或者底层打工人,那么你要远离他们的认知。人们所获得的一切,其实都是你的认知在现实中的变现。父母当官或者从商很成功,证明他们的认知很高明;父母是农民或者是普通打工人,收入微薄,仅能养家糊口,他们的认知层次可想而知。你学到了高层次的认知,与你学到的是低层次认知,你的将来能一样吗?只有高层次的认知,才能带给你理想的财富和能量;低层次的认知,只会让你困在社会底层,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我现在的认知完全变了,我知道教育非常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重要的不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根本不能够带给普通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致富机会,学校教育只是培养普通学子
第284章 除了生存技能和赚钱本事,其它都不值一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