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沉默的王智文和面色沉重的燕文斌。
      “其实,原宏祥电机厂早在92年就已经倒闭。现在的宏祥是后来与富士电机合作建立的新公司,说是合资,实际上更像是组装工厂。
      我之前检查过,里面的叶片和轴承都是从富士电机进口的。”王智文压低声音解释道。
      郝大刚听完解释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也算是国产?”
      如果许宁在场,可能会对这种把进口产品**成国产的做法感到似曾相识。
      但在那个时代,对于许多华夏企业而言,这样的操作还十分罕见。
      燕文斌听完王智文的话后,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常红集团作为益州的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当地组织自然希望它能支持本地企业发展。
      加上对方提供的部件质量确实优越,这样一来,价格优势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筹码。
      王智文无奈地解释道:“尽管轴流风扇构造简单,但因为它是在益州省内完成最后组装的,所以名义上可被视为国货。但实际上,整个过程乃至技术支持,全是由富士电机负责。”
      “这么说,那天我在你办公室见到的是岛国人?”郝大刚想起前不久偶遇的那个男子。
      “什么岛国人,他不过是靠富士电机撑腰的小人罢了,”王智文愤愤不平地说:
      “原先宏祥电机厂长在工厂改革时低价接手了厂房,随后宣布破产,并引入了富士电机的资金,重组为合资企业。”
      得知真相后的郝大刚差点没忍住要吐口唾沫,但考虑到身处对方的地盘,只得强忍怒火。
      “难道我们就没机会了吗?”燕文斌不甘心地问道。
      他不仅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了许多心血,还寄希望于借此机会打响自己猫头鹰品牌电机的名声。
      “事情还没到绝路。”王智文摇摇头说道:
      “鉴于常红集团的影响力,我们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只要你们猫头鹰电机能在性能和成本上胜过富士电机,我们就有可能争取到支持。”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延长竞标期限以给燕文斌更多准备时间这一策略上,太过明显以至于让富士电机发现了破绽,并利用国产化比率计算规则中的漏洞占据了先机。
      常红集团本就理亏,因此不敢大声争辩。然而,如果燕文斌的猫头鹰电机能够拿出比富士电机更出色的产品,局势将彻底改观。
      至少,从王智文和常红集团的角度来看,他们便有了正当理由去争取。
      “但是……”燕文斌虽只读到初中,却是个经验丰富的退伍军人。
      虽然技术方面他并不精通,但在上次的竞标过程中,他对自家产品与富士电机之间的差距有所了解。
      要从勉强及格到优秀需要时间来证明,也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富士电机的产品的时间就是这样的产物。
      尽管郝大刚对那位改进研发的组员赞誉有加,燕文斌仍难以置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人能让风扇的表现超越对手。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

第230章 唯一的筹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