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7章 七星筑坛,孔明作法[2/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点,将自己对天时变化的精准预测(或许还结合了丰富的民间经验),
     包装成了一场与天地沟通的法事。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心理动员。
     你看那些原本面带愁容、眼神迷茫的士卒,此刻大多挺直了腰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风向尚未改变,但诸葛亮这番庄重的仪式,已经给了他们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
     我们有神机妙算的军师相助,天命在我,胜利可期!
     在古代战争中,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其作用绝不亚于坚甲利兵。
     一支军心涣散、缺乏信念的军队,哪怕人数再多,装备再精良,也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
     反之,一支拥有坚定信念、高昂士气的军队,却往往能够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
     诸葛亮深谙此道。他今日筑坛作法,不仅仅是为了“借”来物理意义上的东南风,
     更是为了“借”来军心士气这股无形的“东风”。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最终风向如何,他这场“表演”,都已经成功了一半。
     时间,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缓缓流淌。
     诸葛亮在坛上步罡踏斗,口诵真言,似乎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坛下的气氛,也从最初的敬畏期待,逐渐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西北风,依旧在吹。
     一些窃窃私语声开始在人群中响起,夹杂着咳嗽和挪动脚步的声音。
     怀疑的种子,再次悄然萌发。
     就在这时,我似乎感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
     并非风向的骤变,而是一种……空气中难以言喻的停滞感。
     原本持续不断的西北风,似乎有了一瞬间的犹豫,风力好像减弱了那么一丝丝。
     紧接着,远方的云层边缘,似乎透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亮色。
     我的心,微微一动。
     来了吗?
     我下意识地抬起头,望向天空。
     虽然肉眼尚难分辨明确的变化,但我脑中基于玄镜台数据的分析模型,
     却在告诉我,大气环流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那个我预测的关键时间节点,正在逼近。
     几乎是同时,七星坛上的诸葛亮,动作也骤然一变。
     他猛地将手中的桃木剑指向东南方,口中发出一声清越的叱令,羽扇急挥!
     就在他动作完成的那一刹那——
     一阵不同于之前西北风的、带着些微暖意和湿润气息的微风,轻轻拂过了江岸。
     很轻,很柔。
     如同情人的低语,如同初春的柳絮。
     但这微风,却是从东南方吹来的!
     人群先是一滞,随即爆发出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巨大欢呼声!
     “起风了!东南风!”
     “天助我军!孔明先生神算!”
     “东风来了!东风来了!”
     积压了数日的焦虑与期盼,在这一刻瞬间爆发出来。
     无数士卒激动得热泪盈眶,振臂高呼,仿佛已经看到了火烧连营、大破曹军的辉煌景象。
     将领们也难掩激动之色,纷纷向着七星坛上的诸葛亮拱手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信服。
     周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快步走到坛下,朗声道:
     “先生神机妙算,真乃天人也!东风已至,破曹正在今日!”
     诸葛亮缓缓走下祭坛,面色略显苍白(或许是作法耗神,或许是表演需要),
     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淡定,羽扇轻摇,对周瑜笑道:
     “亮不过是略知天时,成事在天,亦在都督用兵如神。”
     他这句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维持了自己的形象,又将功劳分给了主帅。
     我看着眼前这幅群情激昂的景象,心中暗自点头。
     诸葛亮这一手,玩得确实漂亮。
     他成功地将一场基于自然规律的天气变化,演绎成了一场神迹降临的盛典,将全军的士气推向了顶峰。
     而我,也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悄然收到了来自袖中微型通讯装置(玄镜台特殊制品,通过特定手法触发)传来的、极其隐晦的震动信号。
     这是来自夏口,徐庶发出的最终确认信息:
     “巽风已定,可依计行事。”
     真正的东风,不仅吹拂在长江之上,更吹进了我的心中。
     七星坛上的表演,落下了帷幕。
     而赤壁大战,真正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喜欢。
  

第587章 七星筑坛,孔明作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