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8章 庐江观星,深层剖析[2/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只要我们还活跃在江夏一带,曹操就必须分出兵力来防备侧翼。
     我们可以袭扰他的后方,威胁他的补给线,配合江东水师的正面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在关键时刻,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的手指,最终停留在“华容道”附近。
     这个地名,在我模糊的记忆中似乎与曹操败退有关。
     如果赤壁之战真的以曹操大败告终,那么这条连接江陵与中原的陆路通道,将是曹军残部逃窜的必经之路之一。
     在这里设伏,或许能……不,现在想这些还太早。
     当前的重点,是如何确保孙刘联盟能够达成,并且朝着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火攻,这个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的念头,越来越清晰。长江之上,秋冬之际,多西北风。
     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似乎是借助了一场东南风?
     这是天意,还是……可以预测的?
     玄镜台中,有墨家传人擅长观察天象、物候,或许可以对短期的风向变化做出更精准的预测?
     这需要立刻传讯给元直,让他那边加强这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如果风向可期,那么火攻的载体和引火物就成了关键。
     历史记忆中,似乎是老将黄盖献了苦肉计,驾驶装满引火物的战船,诈降冲入曹军船阵?
     这个计策可行性很高,但需要周瑜和黄盖的绝对信任与配合。
     而引火物……
     我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个小小的油布包。
     里面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神器,只是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硫磺、硝石粉末,以及几块浸泡过特殊油脂(比如桐油混合其他易燃物)的木片。
     这些,是我利用有限的知识和资源,在崇文馆指导下,让工匠们秘密试制出来的“强效引火剂”。
     它们的燃烧效果,远超这个时代普通的火箭、火把。
     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能产生类似“猛火油”的效果,遇水不灭,附着力强。
     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秘密的前提下,将这些“改进型”的引火技术,传递给江东,并应用于即将到来的大战?
     直接交给周瑜?
     风险太大,难以解释来源。
     或许,可以通过鲁肃,以“偶然得之的西域奇方”或者“墨家失传之术”的名义,提供一些关键的配方或样品?
     或者,更稳妥的方式,是让玄镜台的暗线,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技术或材料,以“意外发现”或“民间献策”的方式,送到黄盖或者某个负责军械制造的将领手中?
     后者似乎更安全,更能隐藏我的角色。
     但这需要精确的时机把握和周密的计划。
     我必须确保,这项技术能够被采纳,并且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不引起对来源的过度怀疑。
     这其中的平衡,极难掌握。
     我重新摊开一张空白的绢帛,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简语,开始梳理思路:
     一、 联盟达成:
     继续通过鲁肃渠道,谨慎给出周瑜、孙权需要的信息,坚定其抗曹决心。
     同时,配合孔明的公开外交。
     二、 情报支持:
     玄镜台需全力监控曹军动向,特别是疾疫发展、粮草运输、将领心态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江东内部,尤其是周瑜的战略部署。
     三、 关键节点:
     赤壁、乌林、华容道,需重点关注。
     长江水文、风向变化,需持续观测预测。
     四、 “科技”介入:
     寻找安全、合理的途径,将改进型引火技术引入江东水师的作战计划。
     备选方案:鲁肃渠道(风险中)、暗线“献策”(风险低,但时机难控)。
     五、 自身定位:
     明面上,继续扮演好“副使”和“参军”的角色,辅佐孔明,参与军议。
     暗地里,通过玄镜台,影响战局走向,确保刘备集团利益最大化,同时保护核心人员(特别是“暗线”撤离的人员)。
     烛火噼啪一声轻响,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窗外,已是深沉的黑夜,唯有江水奔流之声,隐约可闻。
     这一局“庐江观星”,让我对眼前的棋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与迷雾,但我的心中,却已点亮了一盏名为“策略”的明灯。
     我收起地图和密报,吹熄了蜡烛,只留下窗外微弱的月光洒入。
     赤壁,这场即将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我陆昭,不仅要做一个旁观者,更要做一个悄然拨动命运齿轮的棋手。
    喜欢。
  

第548章 庐江观星,深层剖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