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0章 三杰密会,陆昭、徐庶、诸葛亮的判断[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与元直在密室中达成初步共识后,我们并未立刻离开。
     我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必须得到另一位关键人物的认可与参与——诸葛孔明。
     虽然关于“双轨撤退”的核心秘密,我暂时不会完全对他和盘托出,但在判断危局、制定大方向以及说服主公等关键环节,孔明的作用无可替代。
     我与元直步出密室,来到外间的书房。
     这里光线稍亮,布置雅洁,是我平日处理公务和会见重要幕僚的地方。
     相较于密室的绝对隐秘,这里更适合与孔明进行正式而紧急的商议,既显尊重,又能保持必要的私密性。
     我吩咐亲信,立刻去请军师中郎将诸葛先生,告知有十万火急之事相商。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门外传来了从容不迫的脚步声。
     诸葛亮一袭青衫,步履稳健地走了进来。
     他的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泰山崩于前亦不能令其动容。
     但当他看到书房内,不仅有我,还有神色异常凝重的徐庶时,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还是不易察觉地闪过了一丝讶异。
     “子明,元直,”他微微颔首,目光在我们两人脸上扫过,“深夜相召,且神色如此,莫非……”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询问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以他的智慧,自然明白,能让我们两人同时如此郑重其事,必然是发生了足以动摇根基的重大变故。
     “孔明,请坐。”我伸手示意,语气沉重,“确实……是天大的事。”
     待他落座,我不再耽搁,直接切入正题:
     “就在方才,我连续收到了数道来自不同渠道的紧急军情和消息,相互印证之下,情况已是危急万分。”
     我顿了顿,看向孔明,缓缓说道:
     “首先,是关于襄阳的消息。我们布置在襄阳周边的斥候传回急报,结合一些从襄阳逃散出来的官吏和行商带来的零散消息,可以确认,刘荆州……恐怕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而蔡瑁、张允等人,趁机把持了襄阳军政大权,城中气氛极其紧张,恐怕已生内变!”
     我仔细观察着孔明的反应。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在膝上轻轻叩击,显然在快速分析这则消息背后的含义。
     我继续说道:
     “更糟糕的是,根据我们安插在北线的探马和截获的部分曹军文书分析,曹操亲率的主力大军,已经彻底平定了北方,其南下的速度远超预期!
     最新的、经过反复确认的情报显示,其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最迟在昨日,已经抵达了南阳郡的宛城!”
     “宛城?!”尽管我已有心理准备,但孔明听到这个地名时,那平静的面容上还是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惊容。
     他霍然抬头,目光如电,“子明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多方情报交叉印证,绝无虚假!宛城距离新野,骑兵一日可至!”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襄阳内变,曹军兵临百里之外!
     这两个消息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一直沉默的徐庶此时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沉重的忧虑:
     “孔明,子明所言非虚。
     襄阳那边,以蔡瑁、张允之流的心性,刘荆州一旦离世,他们为保自身富贵,必定会选择投降曹操!
     刘琮公子年幼,根本无力掌控局面。
     届时,襄阳将从我等的后盾,变成顶在背后的尖刀!”
     他指向墙上悬挂的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新野和樊城的位置:
     “而北面,曹军主力转瞬即至,虎豹骑更是天下精锐。
     我等困守新野、樊城这等小城,兵力不过数万,且多为新

第490章 三杰密会,陆昭、徐庶、诸葛亮的判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