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9章 稳有稳的好处[2/2页]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煌未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现在,休屠部没了,汉家想要休屠泽,还是要靠拳头打。
      这特么休屠部,不是特么白死了么……
      可若是不走这一趟,而是原路返回,那情况就更糟糕了。
      ——首先,这么做,至少从理论层面,等同于汉家主动放弃对休屠泽的‘主权宣示。
      对于混邪部‘双手奉上休屠泽,以换得汉室庇护的请求,汉军若不做出积极回应——尤其是行动上的回应,那汉家就会在草原信用破产。
      往后,再有部族考虑是否要投降、是否要臣服于汉家时,必定会回想起今日,混邪部所经受的遭遇。
      ——投降?
      ——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想当年,混邪部拿着休屠泽为投名状,不也没换来汉人的庇护?
      对于志在长期有效的掌控草原,从根源上解决游牧民族对华夏中原农耕文明的威胁,以‘杀人诛心的汉室而言,这绝对不是个好的选择。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究竟是白跑一趟休屠泽,为了所谓的‘信誉,而吃下混邪部为汉家量身定做的这个哑巴亏,在草原留下‘汉人都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傻叉的形象?
      还是拒绝吃这个亏,直接放任混邪部自生自灭,在周边部族群狼环伺下被吃干抹净,失去这个看似千载难逢的、获得休屠泽的机会,并在草原留下‘汉人根本就靠不住,就算穷途末路,也绝不能臣服于汉人的形象?
      二者显然都非常糟糕。
      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尤其眼下,长安朝堂大概仅仅只是收到了休屠泽剧变的消息,正下意识的狂欢着、庆祝着;
      但具体的应对方案,长安朝堂很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本还没来得及启动应急商讨预案。
      就算启动了——就算长安朝堂,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且已经开始在商讨怎么办了,但等长安朝堂的指示传到河套,也只怕是黄瓜菜都凉了。
      眼下的状况,便是汉室边关将领所面临的局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请示长安,来不及;
      不请示,又拿不定主意。
      于是只能遵循本能,从许多看似都很糟糕的选择中,选一个相对没那么糟糕的。
      可很多时候,这些选择都会糟糕到让人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让人不知道选哪个,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
      尤其眼下,程不识并不在朔方郡治:博望城。
      河套地区的战备武装,有近四成都被程不识给带了出来,于大河以西驻扎。
      这,是在确保河套地区短期内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所能调用兵马的数量极限。
      如此大规模,堪称‘倾巢而出的军事调动,显然也是把程不识给架在了火上烤……
      “休屠泽~”
      “休屠泽……”
      “混邪部……”
      “混邪……”
      一时间,程不识竟无比怀念起在长安,能随时见到平曲侯公孙昆邪的日子。
      眼下这状况,就算公孙昆邪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至少能以‘故义渠王子的身份,和同宗同源的混邪部取得联络。
      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也能从联络过程中,混邪部所表露出来的姿态,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
      再不济——就算程不识决定吃下这个哑巴亏,也总还能通过谈判,来为汉家争取一定的利益,以尽可能降低损失。
      可眼下,要想联络上占据休屠泽的混邪部,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军队开过去。
      而汉室军队出现在休屠泽,又意味着混邪部‘计谋达成,汉室也随之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陛下曾言:匈奴之土,非战地、焦土也,乃我诸夏往后万千年畜牧的所也。”
      “故而,即便是要灭匈奴人的国,毁其俗、绝其族,也不可能杀进草原游牧部族。”
      “——即是杀不尽,也不能杀尽,就要怀柔。”
      “至少,不能让草原各部,都站在我汉家的对立面。”
      “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实在不行就归附汉家的退路。”
      念及此,程不识心下,也大致有了盘算。
      这个哑巴亏,汉家似乎只能咬牙吃下了。
      ——将军队开过去,被混邪部撑腰!
      帮助混邪部,在休屠泽扎稳脚跟,以此来告诉草原各部:只要你投降,那咱们就是好朋友!
      至于以后的事——尤其是开春之后的事?
      “若大军走这一趟休屠泽,那明年开春,便是混邪部背信弃义,辜负我汉家拳拳相护之心。”
      “虽然游牧之民向来如此,但至少我汉家‘无错。”
      “反之,若不走这一遭,就成了我汉家靠不住,不值得投效。”
      “二者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至于休屠泽——无论作何选择,只怕终归是没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了……”
      “不过也算正常。”
      “若是能如此轻松,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那,也就不是河西要地:休屠泽了。”
      如是安慰着自己,程不识也终于做出了决断。
      ——反正无论怎么选,休屠泽都不大可能拿的下来;
      那与其纠结,还不如塑造一个汉家大大方方,对投效的草原各部来者不拒,且能实打实提供支持的正面形象。
      至于休屠泽,程不识本来也不觉得靠这种方式拿下,是多好的事。
      还是那句话;
      草原上,只有一个王法,那就是拳头。
      只要靠拳头打下来的东西,别人才会承认你有合法拥有资格。
      所以在程不识看来,休屠泽,与其靠混邪部所谓的‘白送,来不如靠将来,汉军将士一刀一枪,扎扎实实给打下来。
      若不然,休屠泽虽是白得了,但之后长年累月的、由周边部族发起的侵扰,并不比直接武力打下休屠泽轻松多少。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到休屠泽,或许就应该说是:打出一拳山崩地裂,免得日后翻江倒海……

第449章 稳有稳的好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