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事忘了。逛什么街,把戏看完再逛也不迟。
不过好在戏台子搭得高,远一些也能看得到台上。
见儿子踮着脚,又见前头乌泱泱的人头,董二壮直摇头,“还是太远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洪氏看了儿子一眼,想说下午还有一场,但想到看完回家得摸黑了,便没说话。
只跟丈夫说一会开戏,把儿子骑在脖子上。
结果临开戏前一刻,差役就来维持秩序了。
前面大概十排的位置,让大伙坐下,来占座的倒不是坐地上,而是都带了各种席子草垫。然后后面十排都带了小凳子,再然后是略高些的椅子,到了洪氏他们这里,就只能站着了。
再远一些,不是要爬树就是要骑墙了。
经差役这般安排,看台上看得更清楚了。戏台前更有秩序了。又引得一家人感慨了一番。
看看人家的衙役,不仅认真负责,连这样的事都管,看戏也不要钱。
再次感慨他们为什么不是落风镇的人。
没等一家人多感慨,咚咚的开戏鼓声敲响,现场的喧哗声似被一下子掐断,安静无比,齐齐眼着戏台。
今日大戏《秦少游征西》很快开场。
戏本讲的是外敌犯边,大元帅秦少游奉命率军西征,结果后方粮草不济,得知一山上盘踞着一伙劫富济贫的土匪,便带人前去借粮。
结果山匪以为对方率军攻寨,便展开一场博斗。
交手中秦少游竟发现山匪的义子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子,父子团圆。山大王感念秦少游忠君爱国,不仅借粮给他,还率一众兄弟与之共同抗敌,并大获全胜的故事。
就算不懂戏的老少也看得懂。
又是边镇,几乎家家户户或沾亲带故都有从过军杀过敌的亲人,大敌当前,军民共同对敌,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看得观众热血沸腾。
戏中那句唱词“元帅三箭定天山,壮土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让人听得热泪盈眶。
要是他们落风镇,要是他们北齐也能不再有边患,百姓安居乐业就好了。
戏演完,台上演员谢幕,台下百姓鼓掌喝彩,手都拍红了。
不仅演员们唱得好听,父子相认催人泪下,打戏也好看,简直是哪哪都好。
太好看了。想再看一遍。
铜子赏银各种东西不要钱似的往台上扔,把洪氏一家都看傻了。
“咱要是站得近,我高低也得扔一把铜子。”洪氏看得舍不得挪脚。
“娘,真是太好看了,我下午还要看。”
哪怕下午演的是一样的戏,冬林也还是想看。方才他看得都想从军了。
夫妻二人犹豫着,下午看完天色已晚,落风镇的人看得再晚,回去也方便,就在镇上,他们家在万林镇,要走不少路。
对上几个儿女期盼的眼神,又不好拒绝。
想到两个大的女儿没几年就要嫁去别人家了,只怕没有这么松快了,洪氏一脸犹豫。
结果还没等她做出决定,就见一堆人往街上跑。
“爹,娘,咱们也去!”
不过短短半天时间,冬林已经懂得跟着人群行动了。
刚才戏开场前,街上的人也到处跑,现在一定又有热闹看了。
等洪氏带着一家人赶到,就见兴风街上到处都是人了。
兴风街由东向西,连接东城门和西城门,是落风镇的中轴线,落风镇的旺铺大多集中在兴风街。
此时街道两侧已被护军和差役拉了线,把人群隔离在线圈之外。腾出的大街,一个行人和马车也没有。
百姓们只允许站在拦的线之外。
拦线之内,挨着线,隔个半丈就有一个护军持着刀站在那里。只要发现有人敢越线,就把人逮了扔出去。
两边街道都是铺子,铺子门口也被划了圈,各店家可在划的圈内设席子垫子和桌椅,这是给店家的专享位置。
圈圈之外的位置才可以站百姓。
洪氏一家人只知道今天有中秋游街活动,但具体怎么个形式,是一点都不知道。
但落风镇百姓有知内情的,早早就携家带口来占位置了。
此时活动还没开始,百姓们挨着线圈,铺了各种席子垫子坐在那里等活动开始。
街道两边乌泱泱全是百姓。不知内情的,面面相觑,这是要做什么?整这么大阵仗?
今天大伙都不做生意了?把大街空出来要干嘛?这么多人在这里等,要等什么?
此时街道被清空,往前看往后望,一条街能看出去老远。
再看拉线之内,排在前面的店家有椅子坐,桌上还放着各种吃食,此时坐着悠哉悠哉吃午食。而一旁的百姓坐在席子上或坐或歪或躺,占了前排好位置,神色也很悠闲。
此时已入秋,不冷不热,正是秋高气爽之际。
喜欢。
第二百六十三章 好看的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