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书院上空,常年笼罩着一层肉眼难见却沛然莫御的淡金色光晕,那是无数儒门弟子诵读经典、明心养气汇聚而成的“教化金光”,亦是儒门修行体系的根基——浩然正气!此气至大至刚,非以力取,而需养胸中一点光明正大的仁心义胆,以经义道理淬炼神魂,以济世安民践行大道,方能日益精纯。
儒门修行境界,亦与仙道殊途同归,却自有其瑰丽体系:
· 童生、秀才(未成仙):养一口浩然气于胸腹,可强身健体,明心见性,百邪不侵。
· 举人(人仙):浩然气外显,可凝于笔端书写符箓,或加持于言语,初步拥有“言出法随”之雏形,如喝令“止步”,能令凡人乃至小妖心神震慑,难以动弹。
· 进士(地仙):浩然正气如江河奔涌,可凝成实质的“文华之光”护体御敌,亦可书写战诗、策论,引动天地正气共鸣,化文字为刀兵风雨,威能不凡。
· 翰林(真仙):胸中正气沟通天地文脉,能借历代圣贤精神烙印之力,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范围更大,威力更强,“一字千斤”、“唇枪舌剑”等神通信手拈来。
· 大学士(天仙):自成领域,谓之“文域”。在其文域笼罩范围内,自身儒门神通威能倍增,可极大压制旁门左道。其书写的文章、诗词,本身便蕴含强大法则力量,可作法宝使用。
· 大儒(金仙):教化金光覆盖一方,其存在本身便是对邪魔外道的威慑。一言一行皆蕴含天地至理,可引动王朝气运加持,神通广大。能开宗立派,广传圣道。
· 鸿儒(太乙金仙):其“文域”已近乎一方小世界雏形,言出即为规则,字落可镇山河。教化金光所至,万邪辟易,可庇护亿万黎民。参悟的儒门大道法则趋于圆满。
· 圣贤(大罗金仙):其学说思想、道德文章已化作天地间不灭的规则烙印,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境。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行可为万世师。教化金光与天道共鸣,真正不朽不灭。儒教底蕴深厚,除至圣孔子外,亦有数位弟子如曾子、子思子等,皆已证此圣贤果位,坐镇文庙深处,为儒教擎天之柱。
· 亚圣(准圣):儒门有史以来,唯有孟子等少数儒教先贤达此无上境界,其“浩然正气”已近乎天道本源,言出法随,教化万界,威能莫测。
· 至圣先师(亚圣果位,等同三皇五帝):孔子,儒教之祖。其位格特殊,得天地认可,享人族万世香火,虽非天道圣人,却拥有等同于火云洞三皇的天地果位,修为深不可测,为儒教真正的定海神针,坐镇文庙本源之地,非天地大劫不出。
当代白鹿书院山长陆九渊,正是太乙金仙巅峰、半步大罗的鸿儒!其深耕的“心学”流派,主张“吾心即宇宙”、“发明本心”,在南瞻部洲影响日隆。其修为通天彻地,只差最后一步“明心见性、直指不朽”,便可真正跻身圣贤之列。
这一日,文枢峰下,书院中门大开。 山长陆九渊亲率书院一众大儒、鸿儒、大学士及核心弟子,肃立于巍峨的“明德门”前相迎。陆九渊身着宽大简朴的灰色儒衫,仅以一根木簪束发,面容清癯矍铄,眼神明亮如星,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周身并无迫人威压,反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与深邃,仿佛一座蕴含无尽智慧的古潭,温润平和,却又深不可测。其身后淡金色的教化金光并不显赫张扬,而是内蕴于其举手投足之间,仿佛他自身便是“道理”与“本心”的具象化。其身后淡金色的教化金光如水波般流淌,将整座山峰映照得庄严神圣。
暮春的晨光透过层叠的松柏,在白鹿书院前的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山风徐来,带着松脂的清香和远处洗笔溪的湿润水汽。王星一袭青灰道袍,身形挺拔如松,自山道石阶缓步而
第348章 白鹿书院论道,静观轩内谋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