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的神识如无形的潮水,细致地涤荡着小半个汴京城。探查的结果令他心头微凛:这繁华市井之中,潜藏的修士之多、派系之杂,远超想象!
道、佛、魔、邪、巫、妖……几乎囊括了地仙界所有主流修行派系的气息,如同无数色彩斑斓、属性迥异的暗流,在这座人族气运汇聚的都城之下无声地涌动、碰撞。这些气息强弱不一,从初窥门径的地仙到威势内蕴的太乙皆有,如同繁星点点,却又刻意隐藏于凡俗的尘埃之下。
更让王星警惕的是,这些分属不同阵营、平日里或正邪对立、或教义相斥、本该水火不容的修士,此刻竟保持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脆弱的平衡。
他们各自收敛着足以移山填海的气息,伪装成书生、商贩、匠人甚至走卒,在喧闹的街巷中穿行、驻足、观察。彼此间偶有神识如触角般悄然探出,进行着无声的试探与交锋,却又都极其克制地没有真正点燃战火,维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诡异的和平。
“好一个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王星抿了一口杯中冰凉的“流霞酿”,清冽的酒液滑入喉中,却未能驱散他眼中愈发凝聚的深邃与锐利。“看来这些人,都带着各自的任务和目标,齐聚汴京这盘风云际会的大棋局上。表面的歌舞升平,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死寂罢了。”
对于当前人间乃至大宋暗流汹涌的局势,王星心中早有预期。自西游大劫尘埃落定已逾千载,三界格局表面看似稳固如山,实则早已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纵横捭阖之下,变得暗礁丛生,危机四伏。阐教行事日渐霸道,锋芒毕露;佛教内部山头林立,教义之争暗流涌动;魔道邪修蛰伏已久,蠢蠢欲动;而被压制在北俱芦洲苦寒之地的上古遗族,其血脉中的野性与不甘,也绝非岁月可以轻易磨平。
大宋作为南瞻部洲人族气运最为昌隆的主政王朝,成为这场风暴汇聚的“眼”,再自然不过。眼下的局面虽如履薄冰,险象环生,但各方势力尚在暗中角力、布局落子阶段,还未到图穷匕见、全面爆发的临界点。这对王星而言,在坏消息的阴霾中,总算还夹杂着一丝可供利用的喘息之机。
然而,他此刻真正悬心的,并非这天下大势,而是李清照的安危与那桩透着离奇诡异的姻缘红线。
心念至此,王星紫府深处,鉴之法则全力运转,如同最精密的机括被激活,与那浩瀚的神识之力完美协同。他如同一架无形的、效率惊人的筛滤机器,将从汴京庞杂信息洪流中捕捉到的、所有与“赵明诚”这个名字相关的碎片——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议论、官场邸报的只言片语、还是某些隐秘传音中的提及——都一一剥离出来,进行着高速的解析与拼凑。
结果,却让王星英挺的剑眉微微蹙起,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凝重。
地星传说中,赵明诚不过是个家世尚可的官宦子弟,醉心金石收藏的文雅书生。然而,在这地仙界的大宋汴京,此人的身份背景,其水之深、其根之厚,却远比那遥远星球的传说要复杂、沉重得多!
赵明诚,其父赵挺之,官居大宋礼部尚书,位高权重,执掌王朝礼仪教化,本身亦是儒门一位造诣颇深、根基扎实的金仙修士,在朝堂清流士林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然而,这还仅仅是其家族明面上的冰山一角。更关键、也更让王星感到棘手的是,赵明诚本人绝非一个沉溺享乐的纨绔子弟,他竟是白鹿书院的核心学子!
白鹿书院!
这几个字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王星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在这地仙界,儒教早已超脱了单纯学术流派的范畴,它依托于人族王朝的磅礴气运而生,尊奉孔孟二圣为至高先贤,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九州,其影响力如同参天古树的根须,早已深深扎入人族王朝的肌理骨髓,渗透到朝堂、民间、乃至修行的方方
第346章 暗流潜涌汴梁城,明策定指白鹿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