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章 动工[1/2页]

哈哈哈,大明 微微的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余大人准备修缮大雁塔和大慈恩寺,工钱日结……”
     在这个冬日里,一则消息火爆长安城。
     不管信不信,听闻这个消息,爱看热闹的长安人下意识的都往大雁塔跑去。
     此刻的大雁塔已经围满了人。
     “日结?”
     “对,日结,一天八文钱,管热水茶汤,不管饭,工期约莫到年底,能做不,要是能做就去排队。”
     “当真?”
     修允恪斜着眼冷笑道:“不信你可以走啊!”
     不是长安百姓怀疑给钱这个事是真的是假,而是衙门的信誉实在太低了。
     一年到头的杂役太多,如今一听到干活给钱。
     他们当下的反应就是这是不是谣言。
     以前都是免费干活的,军户都免费给那些朝廷的官员干活,何况自己这样的泥腿子呢。
     给钱?
     那是在做梦。
     “拿好了,这是你牌牌,记着住了,明日干活前记着先来我这里签到按手印,早晨一个,散工一个……”
     “工钱呢!”
     “早晨一半,散工的时候再领一半!”
     “就不怕有人领了一半就跑了?”
     “跑就跑呗,我这边损失三四文钱,他损失的可不止这点,再说了,这是神佛庙宇!”
     修允恪冷笑道:“不怕生孩没屁眼,不怕下辈子当牛做马你就使劲跑!”
     众人闻言不敢再多言语了,抬起头,幽冥钟下地藏王菩萨的宝像正在望着众人。
     ……
     茹让带着他的家丁和余家的谢大牙他们开始维持秩序。
     计算好的五百人,那就是五百人,一个都不会多。
     在计算的时候余令估摸着用不到五百人。
     在计算了南山到大慈恩寺的距离后,余令觉得必须得用五百人。
     这五百人里得分出三百人去南山深处把合适的树木扛出来。
     这个时候没有设备,干重活那真的是全靠人。
     只需要把木头扛到子午集就行。
     子午集的匠人会按照图样把木头肢解开来,然后运送到大慈恩寺这边来。
     扛木头不难,这个其实才是最难的。
     雕梁画栋也就四个字,可这四个字的背后是数百人拿着工具一点点凿刻出来的。
     至于大慈恩寺那垮塌的院墙,摇摇欲坠的木柱,这些余令也不打算修了,直接推倒重建就行了。
     省事还省时。
     在大慈恩里专门用来接客的大殿里,余员外坐在高位,底下坐满了各行各业的牙人。
     他们这次来都是谈生意的。
     余令很佩服这群人。
     事情才放出风声,人都没有招好,商人们就已经来了,速度超级快。
     也是在今日,余令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盖房子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了。
     如今坐在这间屋子的有的有瓦商,土商,木商,画画的,卖油漆的,裱糊的......
     还有余令都认不出来的。
     他们来,就是希望这次修缮能用到他们家的货物,或者把某一个工程交给他们,由他们全权负责。
     最后由大慈恩寺去验收。
     老爹不想让余令跟这些商人打交道。
     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是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读书人。
     这种活就应该他来。
     为了让这件事办的圆满,老爹也找来了“头人”。
     因为南宫说了,这件事不但要做好,还要做的漂亮。
     找头人就是负责协调的。
     比如用哪家的瓦,用哪家的油漆,就连外面的那些干活的人分配和监督问题也需要头人来协调组织。
     这是一件大事,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把这里的门道全部摸清,也不能用一双眼睛同时看这么多人。
     所以,老爹找好了头人,由头人来监督。
     头人由此赚了钱,质量不过关自然会找头人。
     人到齐,余令就被老爹推了出去,他们要言商了,说白了就是要脖子脸通红的杀价了。
     这种场面不好看。
     余令又来到了外面。
     外面招人的同时衙门也行动了起来。
     数十张红纸黑字的大字报贴在各个要道的路口,上面的内容很简单。
     “良善之人沈毅,代表万岁爷捐白银五千两修缮祖庭大慈恩寺为大明祈福,为皇帝祈福,为天下苍生祈福。”
     在第二行……
     “余家余粮,余钱,余令,捐银钱二百两,茹家茹让携妹茹氏捐白银二百三十两,粮食二百石,布匹若干为大明祈福……”
     余令没想去各家各户打秋风。
     秋风好打,打完了容易招人记恨。
     余令就找人写了大字报,就贴在显眼的地方,让这群人自己找上门来。
     钱财余令也不经手,直接由大慈恩寺,衙门和头人来共同保管。
     完工的时候算总额,减去总支出剩余多少来对账。
     害怕有人贪墨,余令准备三个账本同时记账。
     “令哥,我家老爷说了,这次修缮古刹是大事,我王家出粮食二十石,银钱三十两,粗盐五十斤……”
     这个王家是王彦喻老员外的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余令以为王彦喻是一个富员外,没想到人家还是一个读书人。
     先前在咸宁县干的是管黄册的活,朝廷开始拖欠俸禄以后,他就不干了。
     这一次捐钱,他没来而是派管家来,这是在表达不满呢。
     这年头,谁也不愿意白白花钱,都可以理解。
     苦大师知道余令为了这件事付出了多少,他双手合十站起身来,低声道:
     “请转告王员外,这次修缮以后贫僧会修缮功德碑,供奉日夜不息的香火,为良善之人祈福!”
     王家管家一愣,双手合十道:
     “我会回去禀告我家老爷!”
     王家管家走了,一个时辰之后王彦喻老员外亲自来了。
     这一次他又带来了十石麦子,外加二十斤盐巴!
     朱县令也来了。
     他带着衙门官吏捐的四百两银钱,胡椒十七斤,大米一百斤,其他工具若干,杂七杂八的一大堆。
     别的还能理解,可这胡椒……
     余令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官员要捐胡椒。
     有了这些住在大雁塔周边的官员和员外打头,来的人

第50章 动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