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就是人皇对待以右相为首的书院势力逼宫的态度,刻意的忽视,好像只是遣散了一堆无用的宫人。
     可此时太和殿中各级大员以及皇都的京官加起来百十余人,不说每一位都无比重要,但其中大多数都是维持大夏运转的中坚力量。
     就在闻人哭那句话说出口时,这百十人中大半便齐刷刷的跪倒,犹如狂风压伏麦浪,寥寥几个站着的,品级位置都十分靠后。
     不等闻人哭和人皇说什么,那些跪倒的人便从袖口中掏出奏折高举过头顶,显然都是告病的折子。
     “诸位大人不是说了吗?有病自去就是,无需上奏。”闻人哭认真的扫视众人,好像要记住每一个跪倒的官员的脸。
     右相直起身,看了看高台上无声的人皇陛下,然后缓缓转过身走向殿外。
     跪倒的群臣便也将奏折摆放于身前的青砖之上,站起身,跟随在右相身后,有人起身前对着高台和人皇陛下猛猛的磕了几个头,更有甚者走着走着忽然依袖遮面哭出声来。
     当右相走出太和殿时,却听见身后一下子嘈杂起来,有人放声大哭,有人猛地跪地,但更多的人则是忽然高声念起诗来。
     是的,众人一下子就开始念诗。
     好像离开了太和殿,这群儒生便顷刻间思如泉涌,大家彼此搀扶拉扯着一边吟诗一边往前走。
     最奇葩的就是那个之前跪地的年轻官员,他用头狠撞了一下太和殿檐下的立柱,留下一滩血迹,然后用手指沾着血就在那太和殿门口的柱子上开始写诗,什么‘忠良埋骨无荒地,佞臣建庙有青山云云,写到最后一个字,便两眼一翻倒了下去,手指还把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笔拖得老长。
     身旁同僚一把把他扶住,看着柱子上即将名留青史的“伟迹”嚎啕大哭,也不知是被同僚的忠心感动,还是纯粹的嫉妒这小子想出如此妙招压过自己一头。
     总之太和殿门口乱成了一锅粥。
     这没什么可意外的。
     书院昨夜就给了今日的章程,谁都知道今天朝堂是注定要出乱子的,有脑子的人当然要提前为自己想想,这些官员昨夜都没睡,熬夜编的诗词,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场。
     右相以及书院对此也没有意见,这是一场战争,书院不会任由人皇诋毁自己,今日人皇用紫藤缠树的说法给书院套帽子。
     那太和殿门口这一出自然也会不胫而走,一处处惨剧与诗词会迅速营造一种书院儒生忠君爱国,人皇陛下却昏聩偏信佞臣的叙事逻辑。
     右相很欣赏那个用头撞柱子的青年,这个行为尺度最是合适。
     当然,具体多少是表演,多少是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儒家之学与为君尽忠素来是有交集的,看的是个人研学的方向,总有些儒子真的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大夏或者效忠皇室,此时看着书院与皇宫对峙,难免心生悲戚。
     而且还要考虑到儒家修行以学问为主,如果朝

第522章 吟诗,作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