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5章 ‘黑风轴承厂’的诞生(与报废率)[2/2页]

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 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博文看着那堆废铁,第五次推了推眼镜。
     他的眼窝深陷,布满血丝。
     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人滚元宵。
     把馅料放进盛满糯米粉的笸箩里,摇啊摇…
     摇啊摇…
     “搞个桶!”他突然喊道,声音嘶哑,把旁边打瞌睡的老师傅吓了一跳。
     “啥?”
     “找个结实点的铁桶!或者硬木桶!再弄些硬石头子儿!碎瓦片!要硬的!”
     他们弄来了一个旧油桶,洗干净。
     把大致敲打成圆形的钢块和一堆从河滩上捡来的、棱角分明的鹅卵石、碎陶瓷片一起倒进去。
     然后,用一个简陋的减速装置(几个齿轮加皮带,连着一台蒸汽机带动的轴),让铁桶缓慢地、嘎啦嘎啦地转动起来。
     声音刺耳得让人牙酸。
     整个工棚都在轻微震动。
     粉尘弥漫。
     一整天。
     两天。
     三天。
     打开铁桶。
     里面灰扑扑一片。
     鹅卵石磨圆了不少,钢块…好像…也圆了点?
     至少没那么硌手了。
     “继续滚!”陈博文眼里闪过一丝微光。
     又滚了几天。
     再打开。
     灰尘散去,露出一堆大小不一、但确实“圆”了不少的钢珠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表面坑坑洼洼,远谈不上光滑。
     但,它们是圆的!
     (能用…或许能用…)
     接下来是轴承的内外圈。
     土车床吱呀作响,铁屑纷飞。
     老师傅眯着眼睛,全凭手感控制进刀量。
     没有千分尺,就用土卡尺量个大概。
     “差不多…就行…”老师傅嘟囔着。
     十个圈里,能和滚珠勉强配套的,大概只有一个。
     报废率高得吓人。
     筛选成了最重要的工序。
     工人们把滚出来的珠子倒在斜面上,让它们自己滚下去,滚得歪歪扭扭的,淘汰。
     用手捻,感觉不够圆的,淘汰。
     互相敲击,声音不对的(意味着硬度不均或有裂纹),淘汰。
     最后剩下的“合格品”,也被分成大中小几个等级。
     装配轴承时,内外圈和滚珠得反复搭配,找到一组“公差”刚好能互相容忍的。
     “只要能转就行!坏了再换!”这成了轴承厂的口号。
     李墨涵来参观过一次。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废品,看到工人们被砂轮磨得露肉的手指,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噪音。
     他沉默了很久。
     回去后,他在广播里是这么说的:
     “诸位乡亲,诸位战士!墨涵今日,得见我黑风寨工业之雏形!在那简陋工棚之内,陈博文先生呕心沥血,工友们挥洒汗水,正铸造我黑风基业之磐石!”
     “那叮当之声,乃工业之先声!那小小滚珠,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全局!坦克能否驰骋?卡车能否运输?工厂能否运转?皆系于此!”
     “此乃大帅深谋远虑之处!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困顿中找出路!人皆言大帅善战,依墨涵看,大帅更善建!此滚珠,乃我黑风寨钢铁脊梁之起点也!”
     广播里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正在埋头筛选滚珠的陈博文,听到断断续续传来的广播声,茫然地抬起头。
     (钢铁脊梁?我就是想让那几个铁王八…能多跑几圈…别老趴窝…)
     他拿起一颗刚筛选出来的,“勉强合格”的滚珠。
     在油灯下,那颗灰扑扑、带着麻点的钢珠,反射着一点微弱的光。
     很微弱。
     但确实亮了一下。
    喜欢。
  

第185章 ‘黑风轴承厂’的诞生(与报废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