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他想起之前在山寨里搞的那个小土炉,效果还行,就是规模太小。
     现在有了煤,有了更多耐火砖(从东岛军工事拆的),还有陈博文这个懂点化学原理的“技术指导”,完全可以搞个升级版!
     新的“黑风牌土法炼钢炉”很快在河口镇外一个废弃的砖窑旁破土动工。
     用煤炭做燃料,鼓风机呼呼地吹着(也是缴获的,手动改造版),把废钢铁、铁矿石(附近山里就有)一股脑丢进去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烟熏火燎,热浪滚滚。
     几天后,第一炉“合格”的钢水终于流了出来。
     虽然效率依旧感人,杂质也不少,但经过老铁匠们的锻打,用来做枪管、刀具、农具,那是绰绰有余了!
     炼钢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副产品”引起了陈博文的注意。
     炉子底部和烟道里,积攒了一层厚厚的、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气味刺鼻。
     “大帅,您看这个。”陈博文用木棍挑起一点,在阳光下观察,“这好像是煤焦油。我以前在书上看过,这东西防水防腐效果极好,可以用来涂木头、刷船底,甚至…还能提取苯酚、萘之类的化工原料!”
     煤焦油?化工原料?林好眼睛又亮了。
     沥青路?土炸药改良?甚至……染料?塑料?
     “好东西!都收集起来!”林好当即下令。
     光有图纸和设备不行,还得有人。
     林好看着寨子里那些除了扛枪打仗就只会种地的糙汉子,以及新收拢来的流民,深感人才匮乏。
     “得办学!”他一拍大腿,“搞个‘黑风寨技术人才培训班!”
     招募年轻力壮、脑子灵光的后生小子,学技术!
     钳工、车工、铆工、木工、瓦工、炼钢工……统统都要!
     教材?林好亲自操刀,连蒙带猜,结合模糊的记忆和缴获的东岛文手册(让李墨涵翻译),弄出几本图文并茂(主要是图)的《黑风寨土法技术入门》。
     老师?他自己客串机械原理,老铁匠们教手艺,至于化学……
     “老陈,基础化学,就交给你了!”林好拍了拍陈博文的肩膀,语重心长。
     陈博文看着一群瞪着好奇大眼睛、连字都认不全的半大小子,再看看林好塞过来的那本堪称“化学炼金术入门”的“教材”,感觉自己的教授生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在黑风寨热火朝天地搞“工业建设”时,卡秋莎又来了。
     这次,她的态度明显不同,少了之前的居高临下,多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好奇。
     林好“热情”地邀请她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兵工厂”——其实就是几个烟熏火燎的大棚子,里面叮当作响。
     参观了“技工培训班”——一群穿着破烂棉袄的半大小子正围着陈博文,听他讲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就像你娘和你爹生了你一样简单……”(陈博文:我不是,我没有!)
     还给她看了那些“惊世骇俗”的武器设计图。
     卡秋莎看得是一头雾水,那些粗糙的设备,简陋的厂房,还有那些画得跟儿童涂鸦差不多的“武器”,怎么看都不靠谱。
     但空气中那股火热的干劲,工人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虽然更多是烟熏的),以及林好那副“一切尽在掌握”的淡定表情,又让她隐隐觉得,这个地方,这个男人,似乎真的在发生某种难以理解的蜕变。
     “林将军的工业蓝图,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卡秋莎斟酌着用词,脸上挤出赞赏的表情,“苏维埃方面,原则上愿意为贵方的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和设备支持。”
     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向上级汇报,等待批复。”
     林好心中冷笑。
     又是空头支票。
     不过无所谓。
     他要的就是现在能到手的武器弹药,以及白熊联邦人因为“看到价值”而暂时不敢把他逼太紧所带来的战略缓冲时间。
     至于技术援助?设备支持?
     呵呵,等你们来了,老子说不定连“土法高达”都捣鼓出来了!
     “那就多谢卡秋莎同志的美意了。”林好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我们黑风寨,一定不会辜负方面军同志的期望。”
     至于那个进攻东宁的命令?
     先拖着呗。
     等老子的“蒸汽迫击炮”和“链条加特林”搞出来了再说!
    喜欢。
  

第121章 工业强军的蓝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