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略带紧张地解释着,
“岳丈,我之本意,并非要与军功争利,此策,我称之为‘工赏令,与我大秦的军功爵制,并行不悖,互不干涉,凡大秦之匠人,无论出身,无论官属私籍,但凡有重大发明创造,利国利民者,皆可按此令封赏。”
王翦的手指,在“工赏令”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工赏令,不设二十级之爵,而是另立一套体系。共分五等,以作嘉奖。”扶苏的声音,清晰而有条理。
“第五等,为‘匠士。凡工坊匠人,能改良现有工具,使其功效提升三成以上者,或提出可行之新法,经格物院评定,便可授予‘匠士之称。赏,赐其户免除徭役,再赏钱五千,绢十匹。”
“第四等,为‘巧匠。凡能独立研发出全新器物,如昔日之曲辕犁,能便利一县之农耕,或如今日之甲片,能增一军之防护者,经格物院与少府共同评定,便可授予‘巧匠之称。赏,赐其月俸同‘大夫,再赏钱十万,良田二十亩。”
“第三等,为‘工师。凡所创之物,能惠及一郡,乃至天下,如造纸之术,能革新我大秦文书传递之法者,可称‘工师。赏,赐其宅邸一座,仆役十人,月俸同‘五大夫,再赏黄金百镒。其名,将刻于格物院‘功勋碑之上,以传后世。”
扶苏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王翦的反应。
王翦依旧面无表情,但那捻着纸张边缘的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扶苏继续说道:“第二等,为‘大工师。凡所创之物,能颠覆一域之战法,或能开一国之财源,如今日之水力锻锤,能使我大秦军备产量倍增,或是能造出远航巨舶,开辟海上商路者,可称‘大工师。月俸同‘中更,其功绩,将由太史令着述,载入史册。”
“至于第一等……”扶苏深吸一口气,“我称之为‘圣工。若有人,能探究雷火之力,造出如苏先生口中那般,能开山裂石,一击可使城墙崩塌的‘神器,或是能解万民之疾苦,此等功绩,可称‘圣工。月俸同‘大上造,食邑千户!”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只有烛火,在不知疲倦地跳动着,将翁婿二人的影子,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
它完美地绕开了军功爵位那套森严的等级,却又提供了一套同样诱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丰厚的奖励。军功爵,更多的是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的象征。而这份工赏令,则更侧重于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
“想法不错。”王翦抬起头,眼神变得锐利如鹰,“可是,谁来评定?谁来裁决这功劳的大小?你说的那个‘格物院?少府和将作监里,多的是贪婪的官吏。一张图纸,今天说是张三的,明天就能变成李四的。一个功劳,在县里报上去是‘良工,到了咸阳,可能就变成了哪个权贵子弟的‘大匠。到时候,没等激励出几个真宗师,倒是养出了一群贪得无厌的硕鼠。这漏洞,你想过没有?”
这个问题,尖锐而现实。
喜欢。
第237章 工赏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