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他带着一队手持皮鞭的监工,巡视在工地各处,稍有懈怠或出错者,立时便是皮鞭加身,惨叫声不时响起,让那些刑徒们愈发噤若寒蝉。
“长公子殿下,这帮贱骨头,便是如此。一日不打,便上房揭瓦。唯有让他们知道怕,才能老老实实干活。”董翳来到扶苏面前,咧开嘴,露出黄黑的牙齿,语气中带着一股军中特有的粗犷与不屑。
扶苏眉头微皱,他不喜欢这种纯粹依靠高压和恐惧来驱使人的方式,但眼下工期紧迫,他也不好直接驳斥这位皇帝派来的“专业人士”。“董监工,刑徒也是人,并非牲畜。一味鞭挞,固然能收一时之效,却也易生怨怼,反而耽误工期。当恩威并施,劳逸结合,方是长久之计。”
董翳闻言,脸上的刀疤抽动了一下,似乎想笑,却又忍住了。“殿下仁慈,末将佩服。只是,这些刑徒,不少都是犯下重罪之人,跟他们讲仁义,无异于对牛弹琴。”
工地的另一边,相里子正带着墨家弟子和几十名挑选出来的、略懂木工石活的刑徒,紧张地搭建着第一台水力锻锤的框架。这台锻锤,远比之前磨面的水轮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动力源。原本五尺直径的水轮,显然不足以驱动沉重的锻锤。相里子决定就地取材,利用渭水更强劲的水流,建造一个直径达到一丈五尺(约3.5米)的巨型立式水轮。轮辐由坚硬的柞木制成,桨板则吸取了苏齐的建议,做成了弧形,如同巨大的手掌,能更有效地“兜”住水力。
其次是传动系统。水轮的旋转,需要通过一套复杂的齿轮和凸轮轴,转化为锻锤的上下往复运动。这其中的关键,便是那根巨大的凸轮轴。
苏齐则在一旁充当“技术顾问”,不时地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议。
“巨子,这凸轮不能太尖,得圆滑一点,不然冲击力太大,容易把锤头震裂。咱们得追求一个‘柔中带刚。”苏齐比划着。
“还有那锤头,不能是平的,最好带点弧度,像个鹅卵石一样,这样锻打出来的甲片,延展性会更好,不容易脆裂。”
相里子对苏齐这些“歪理邪说”将信将疑,但每当他按照苏齐的建议稍作修改,往往又能收到奇效。比如那弧形锤头,试着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条,果然比平头锤更容易将铁条延展,且边缘不易开裂。
然而,难题还是接踵而至。
第一个难题是材料。建造如此巨大的水轮和锻锤,需要大量的优质木材和金属。张苍虽然已经尽力协调,但短时间内从少府和将作监调集如此多的良材,依然捉襟见肘。尤其是锻锤的锤头和铁砧,
“公子,锤头和铁砧的材料,怕是还得请陛下特批,从武库中调拨一些炼废的精铁兵器,回炉重锻。”相里子面色凝重地向扶苏禀报。
扶苏点头应允,立刻修书上奏。嬴政倒是痛快,很快便批复下来,准许他们从武库中挑选合适的废旧兵器。
喜欢。
第223章 甲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