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考虑吧。”
村干部们又来到了村南那户村民家。这户村民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主人把他们迎进了屋里,泡上了热茶。村干部们说明了来意,主人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们为难,我也理解村里的发展。可我这房子,真的投入了很多心血。” 村干部们安慰他说:“我们会想办法弥补你的损失的。” 主人点了点头,说:“那就看你们能够对我补偿到什么程度,再等等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拆迁工作依然没有进展。村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紧张。村北那户村民很沉得住气,他该上班上班,村里联系了几次,谈不拢补偿款,后来干脆不谈了。村南那户村民则陷入了沉默,他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太行大街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子里一片忙碌的景象。除了张大叔和信大哥这两户村民没有签拆迁协议,其余被拆迁的村民都陆续迁走了。
张大叔是个倔脾气,他从小就离开了村子,接了父亲的班,成了工厂职工,在市里娶妻生子。院子里的老槐树,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如今树干粗壮,枝叶繁茂,见证了他的童年。每次有人来劝说他签协议,他总是摆摆手,说:“反正我也不住家里,拆不拆对我影响不大,只要补偿达到我的预期,我就签字,达不到他们也不敢强拆。”
信大哥则是因为拆迁补偿的问题一直谈不拢。他投入那么多钱装修盖房子,觉得补偿款根本达不到所花费的十分之一。他每天坐在门口,看着周围逐渐变化的景象,心里满是忧虑。
随着其他村民的迁走,他们的房屋迅速被推平。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原本错落有致的房屋就变成了一堆堆建筑垃圾。施工队效率极高,很快就把这些建筑垃圾清理走了。
施工队绕开了张大叔和李信大哥的住处开始作业。大型的压路车来回碾压,把路面压得平平整整,接着工人们开始铺设水泥路。看着崭新的路面一点点延伸,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仿佛被分割成了两个孤零零的小岛。
一天,张大叔回家遇到了施工队的王队长。王队长笑着说:“张大叔,您看这路都修到您家门口了,您就签了协议吧,大家都盼着太行大街能早日通车呢。”张大叔扳着脖子,皱着眉头说:“我就不签,你们别来烦我。我这么大的宅子,就给那么点钱。不合适。”王队长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
信大哥这边也不太平。村里的干部隔三差五就来做工作,希望他能顾全大局,一位年轻的干部对信大哥说:“大哥,您看这太行大街建成后,咱们村子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您就别再坚持了。”信大哥叹了口气,说:“我也想支持建设,可这补偿实在太少了,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我盖房子装修那是真金白银的花在了这里,给这么点钱,那是割我的肉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成了影响太行大街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路过的人都会好奇地看上几眼。有一天,一群路人路过这里,看到这两个孤零零的院子,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其中一个人说:“这简直就是现代社会中的世外桃源啊。”
然而,信大哥的生活也渐渐受到了影响。因为周围都在施工,灰尘很大,噪音也让他们难以忍受。信大哥开始有些动摇了,他看着自己的豪门大院,自言自语道:“也许真的该离开了。”
有一天,村里的小学老师刘阿姨来找信大哥。刘阿姨是看着信大哥长大的,她语重心长地说:“信啊,你现在这样坚持也不是办法。这太行大街建成了,孩子们上学就方便多了。你也为下一代想想啊。”信大哥沉默不语,心里更加纠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张大叔这边,村里的亲戚也打来电话劝说。电话里,侄子小张说:“叔,您就别犟了,现在政策越来越规范,他们不敢乱来的。您这样拖着,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张大叔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隐隐有些动摇。
这天晚上,信大哥和张大叔在村头的小卖部门口相遇了。两人平时很少交流,此时却坐在一起,默默抽着烟。看着满天的星星,信大哥先开口了:“张兄啊,这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咱们都成了村里最后的两户了。”张大叔点了点头,说:“是啊,这拆迁的事,让我也想起好多小时候的事儿。”
两人聊起了儿时的趣事,气氛渐渐缓和。信大哥说:“其实,我也知道,时代在进步,村里发展是好事。可就是心里这道坎,过不去。”张大叔叹了口气,说:“我理解你,我也一样。这老宅子,有太多回忆了。”
这时,村里的老支书走了过来。老支书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你们的心情我都懂。但咱们不能只顾着自己,也要为村子着想啊。太行大街建成了,以后村里的人出行就方便了,孩子们也能有更好的未来。”老支书的话让两人陷入了沉思。
过了几天,张大叔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是市里的评估专家。他们详细测量了老宅的面积,评估了房屋的价值。最后,专家对张大叔说:“我们会重新计算补偿金额,尽量让您满意。”张大叔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的一块石头似乎落地了。
信大哥这边,村干部们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说,考虑到信大哥的情况,村里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额外的补助,帮助他渡过难关。信大哥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日子继续流逝,太行大街的工程也在不断推进。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依然矗立在那里。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村北那户村民家的老宅子因为年久失修,突然倒塌了。所幸当时家里没有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个事件却让村民们震惊了。他们开始意识到,拆迁已经不是一件可以拖延的事情了。
村干部们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去做这两户村民的工作。他们对村北那户村民说:“你看,现在老宅子已经倒了,如果你再不配合拆迁,以后连补偿都没有了。” 村北那户村民从市里赶回来这看到房子都倒塌了,院墙也都倒了,老宅子成了一片废墟,气的两口子当场晕倒在地,村里镇里干部赶紧叫来了救护车,把这家人送到了医院,跑前跑后办理住院,还派了专门护理人员进行陪床护理。
喜欢。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四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