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让文化沦为资本的附庸,也不是让产业在效率下吞噬人性,而是让文化、产业与资本三者,在人心的共鸣中达成动态平衡,彼此滋养,共生共荣。”
他们的讨论早已超越政策框架与经济模型的冰冷逻辑,悄然延伸至教育的温度——是否还能点燃孩童眼中的好奇?艺术的感染力——能否让麻木的心灵重新震颤?社区的凝聚力——是否还能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重建归属?:
他们设想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态:在那里,资本不再是贪婪的猛兽,而是滋养文化的活水,润物无声;产业不再是机械的生产线,而是表达人类价值与审美理想的载体;而人心,则是运转不息的中枢,是文明航船的灯塔。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唯有思想火花在静谧中愈发璀璨。
艾意轻轻起身,从檀木书柜中取出一本手稿,封皮上以墨笔题写着《情感经济学初探》五个字,笔锋温润而有力。
她轻声道:“若将人心视作一座隐秘的市场,其交易的从不是金钱,而是意义、信任、归属与爱——这些无形之物,才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通货。”
空无闻言,眼中微光闪动,仿佛窥见了另一重世界的门扉。他接过手稿,翻至一页,只见纸上绘着一幅“心灵共振图谱”——
亲情如根脉深扎大地,理想如星辰高悬天际,审美如清泉流淌山涧,共情如藤蔓缠绕心墙。
这些情感要素被连成网络,标注着不同文明阶段的情感频率,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心灵星图。
喜欢。
第975章 深层追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