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1章 敬北地风调雨顺![1/2页]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鱼又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人,蒸糕好了!”厨娘端着一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出来,米香四溢。按照北地习俗,谁家除尘最快,就要分食“头笼糕”讨吉利。
     姜淮掰开软糯的年糕分给众人,张老汉突然提议:“今年三十儿,请大人来咱家过年吧?”
     “对对,去我家!”
     “我家杀了年猪!”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邀请。
     姜淮笑着摆手:“今年三十,本官要在府衙设宴,请各位乡邻都来!特别是儿女在外的老人家,一个都不能少。”
     除夕这天,雪停了。府衙大堂摆开十张八仙桌,姜淮亲自安排座次:“李阿婆眼睛不好,坐亮堂处;王老爹腿脚不便,靠门坐着...”厨下飘来阵阵香气:炖肉的浓香、蒸鱼的鲜香、炸丸子的油香,还有北地特有的土豆甜糕的甜香。
     暮色四合时,宾客陆续到来。张老汉抱着个酒坛子,神秘兮兮地凑到姜淮跟前:“大人,这是用您当年保下来的土豆酿的酒。”
     姜淮拍开泥封,一股醇厚酒香顿时弥漫开来。他给每桌都斟上一碗,举杯道:“这第一碗,敬北地风调雨顺!”
     “敬风调雨顺!”众人齐声应和。
     酒过三巡,最年长的陈阿公突然老泪纵横:“老头子活了八十岁,头一回在衙门里吃年夜饭...往年这时候,不是躲债就是饿肚子...”
     席间渐渐安静下来,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往昔:三十年前那场大旱,易子而食的惨状;二十年前胡人犯边,家家戴孝的凄凉。说到动情处,满座唏嘘。
     “可现在不一样了。“张老汉抹了把脸,指着窗外灯火通明的街市,“渠水通了,粮食足了,连胡人都来做买卖了!”
     像是呼应这话,远处突然传来清脆的爆竹声。孩子们立刻坐不住了,纷纷拉着姜淮的衣袖:“大人,放炮仗去!”
     院中早已备好烟花炮竹。姜淮拿着线香,帮孩童们点燃小鞭炮,又亲自举起一支“满天星”。随着“嗖”的一声,银花火树在夜空中绽开,照亮了每一张仰起的笑脸。
     姜淮看着这一幕,也是满脸欣慰。
     “该守岁啦!”张老汉的小孙子嚷嚷着。按照习俗,守岁时要包藏着铜钱的饺子,谁吃到谁来年就有好运。
     厨娘端上案板,姜淮挽起袖子和百姓们一起包饺子。他手法生疏,包的饺子不是露馅就是歪嘴,惹得妇人们笑作一团。最后还是张老汉的儿媳看不下去,手把手教他捏出漂亮的麦穗边。
     子时的钟声敲响时,热腾腾的饺子刚好出锅。姜淮那碗里,有个格外饱满的饺子,一咬下去,“当”的一声咬出枚铜钱。
     “大人好运道!”满堂欢呼。
     姜淮笑了笑,悄悄将铜钱塞给了身旁眼巴巴看着的小娃娃。
     大年初一,姜淮天不亮就带着衙役挨家拜年。每到一户,主人家必定捧出最好的吃食:李家新磨的豆腐,王家秘制的腊肉,还有家家户户都有的土豆糕,将土豆蒸熟捣泥,掺入糖和核桃,压成花朵形状,甜糯可口。
    &

第271章 敬北地风调雨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