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推开人群走出来,左臂上一道刀伤还在流血。他上下打量着姜淮,冷笑道:“通判大人?兴安府的官儿从来不管我们边民的死活,今天倒稀奇了。”
     “为何械斗?”姜淮沉声问。
     “为何?”壮汉指着河对岸的牧民,“这些胡虏占了我们的水源,断了灌溉渠!庄稼都要旱死了,他们倒好,带着牲口来喝水!”
     牧民中走出一个老者,用生硬的汉话反驳:“河是长生天赐给所有人的!你们的渠挖到了我们的草场,羊群没了草吃,冬天怎么活?”
     “对啊!怎么活!”
     双方又开始叫骂起来,眼看冲突再起。
     姜淮正要再劝,忽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队骑兵飞驰而来,约莫二十余人,清一色的铁甲弯刀。
     “是兴安守军!”有人嚷道。
     骑兵转瞬即至,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军官。
     他扫视一圈,目光在姜淮身上略作停留,随即厉声喝道:“聚众械斗,按律当斩!还不速速散去!”
     边民和牧民似乎对这队骑兵颇为忌惮,虽然满脸不忿,但还是慢慢退开。
     那军官这才下马,走到姜淮面前抱拳行礼:“末将兴安府守备营百户王猛,参见通判大人。同知大人听说您这几日到任,特命末将来迎。”
     姜淮点点头,指着正在散去的民众:“这些人为何械斗?地方官为何不加管束?”
     王猛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黄牙,“边塞之地,汉胡杂处,这种事三天两头就有。只要不闹大,官府也懒得管,因为管也管不过来。”
     姜淮心头一震,在中原,民间械斗可是大案,地方官轻则丢官,重则问罪。
     而在这里,竟然成了家常便饭?
     看着河滩上留下的血迹和几具无人理会的尸体,姜淮突然明白了皇上为什么要派他来。
     兴安府通判这个职位,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艰难得多。
     去兴安府的路上,姜淮沉默不语。王猛倒是健谈,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但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边民的轻视和对牧民的敌意。
     “大人不必为那些刁民烦心,:王猛满不在乎地说,“草原上的胡虏,山里的边民,都是些不知王化的野人。杀几个,剩下的就老实了。”
     姜淮皱眉:“朝廷设官牧民,当以教化为主,岂能一味镇压?”
     王猛嘿嘿一笑,不再多言,但眼中的不屑却很明显。
     天色渐暗,兴安府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夕阳下,那座灰黑色的城池如同蹲伏的巨兽。城门上方“兴安府”几个大字已经斑驳不清,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姜淮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
     ……
     此刻,兴安府府衙。
     “赵大人,刚接到驿报,姜通判的车驾已到长亭,比预期早!”一旁邓经历道。
     赵知府起身,“那走吧!我们去迎一迎!”
     半个时辰后,一队人马出了城门。
     赵知府眯眼望向远处。
     城门口有一些百姓也看着这边。
     “知府大人等在城门口,这是在干什么呢?”
     “听说是迎接我们府新的通判大人呢?”
     “什么?又来了新通判。”
     “可不是!”
    

第242章 拜见上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