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年轻的老妈就在这个厂[2/2页]

穿越1951 女儿养了一只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这里了。很多次陪着独自上夜班的老妈一起来化验室,互相壮胆。
     很多次被妈妈的那些同事叔叔们故意恐吓,让自己喊他做“爸爸”,还有几个更是经常逗弄自己,用圆珠笔在手腕上画手表,在脸上画胡子,以至于洗都洗不掉。
     很多次自己无知的拿着化验室里的各种化学药品玩,还记得妈妈多少次警告过里面有很多标签上带着骷髅标志,写着红色惊叹号有剧毒的氰化物,好在小时候还真是听话,那些剧毒药品自己从未动过。
     高锰酸钾是自己玩得最多的,一开始是放进水里,然后是用酸、用碱玩自以为是的变色游戏,直到越来越大胆,用这东西和双氧水混合,由此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差点把自己和老妈给吓死。
     还有很多次和妈妈一起分享她从厂里的深夜食堂打出来的各种带肉的饭食......
     不知不觉间,李旭东已是泪流满面,脚步也踏进了实验室门口。
     化验室没人,应该是取样去了。李旭东洗了把脸,然后开始寻找考勤表,这个化验室应该是四人的班组,一个做长白班的带班长,三个做两班倒的化验员。自己的妈妈究竟还在不在这里上班,他比谁都要紧张。值班表找到了,可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他忘了,这才月初,有些比较懒惰的班组长有时候到要交考勤表的时候才把考勤写上去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工人可没有迟到早退的,大家都兢兢业业的认真工作。
     好在化验员去生产车间取样的时间不长,当她打开门的时候,发现里面多了个男人,于是警惕的问道:“你是谁?”
     这个大着肚子的女同志李旭东很熟,李立兰,七零年进厂的,老公是动力车间锅炉房的黄佑二,她家的大儿子黄颖是自己的小学同学,比自己小两个月。“你好,我是四九城来的,特意过来看看,张乐平同志和顾金伯老师都认识我的。”
     能报出厂长和总工大名的,那就一定不会是外人了,很可能还是大干部。李立兰挺着大肚子,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刚取样回来,马上就要化验,实在无法招待你,要不,你去厂办吧。”
     这就被下逐客令了,这事儿弄得,李旭东都不知道说啥才好了。讪讪的走出化验室,莫名的有些尴尬。随即脑子一转,真是笨呐!和女同志不好打交道,直接找动力车间的男同志就能打听到很多人和事了。当年和老妈一起进厂的又不止一个两个,只要找得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自己老妈在不在厂里,一目就能了然了。
     动力车间人不是很多,除了锅炉房,还有空压机房和制冷室以及配电和维修这块儿,从小在这里长大,李旭东就没一个不认识的,只是他认识别人,别人可不认识他。
     一支烟递过去,李旭东就和锅炉房的范金社聊上了,范金社老家就是望城的,还和自己老妈一个公社出来的,找到了熟人,李旭东心里有底了。自己打小就喊范金社叫叔,他家俩闺女,大的叫范伟,比自己大一岁多,小的叫范佳,比自己小半岁,只是这小的,此刻还在她妈的肚子里,估计比颗葡萄大不了多少。
     “小范哥,你们望城招收了多少个进厂啊?你们公社招了几个?”李旭东的问话带着目的性。
     “我们嘎一批人不少,光我们公社就有十几个。领导,你也是我们公社出来的?”
     “我就问问,看看招收的男女比例正不正常。你们公社招了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李旭东不愿意和单位上的领导打交道,自己小时候调皮,厂领导没少批评自己老妈,尤其是那个张乐平,李旭东是真不喜欢他。当然,落到最后,还是自己挨揍,还是混合双打的那种。
     一番套话,李旭东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妈的名字还真的在这个厂里,只是周末不上班才没碰到。李旭东知道了答案,心里不再七上八下的,塞给不会抽烟的范金社两盒万宝路走了。
     李旭东虽然改变了些许历史,但并没能力改变政治环境,于是历史的车轮随着政治活动的走向,依旧顽固的走回了原来的车辙。李旭东笑了,也不知道自己站在老妈面前,还带着大孙子回来,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老妈会是个什么样的表现。
     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说过,3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4;。找到了又如何,不过是增添了自己的烦恼,这世上会有两个我么?我还是那个我么?李旭东傻傻的待在煤坪里,独自凌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生物药厂的食堂在宿舍区和厂区之间,更靠近宿舍区一些。这家单位作为农业系统的标杆工厂,又是专门生产农用药剂的,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本身,单位上还有专门负责喂养兔子和荷兰猪、小白鼠的班组,就连药物原料需要的猪、羊和黄牛也有专人喂养,工厂需要的原材料一部分就取自这些动物身上的肉,至于肉上的筋膜是一点都不能有,丢弃是不可能的,只能作为福利发给厂里的职工,这样的待遇比那些八大员还要好上不少。
     “这小钵子的粉蒸肉不错,京茹,你试试。”尽管是招待灶,李旭东还是让人打了一份食堂的饭菜,这里的厨师手艺虽然比不得那些厨师大佬,但这大锅菜比北方的味道好多了。肥肉李旭东基本是不吃的,也就这粉蒸肉,虽然带了些肥肉,但架不住这小钵子蒸出来香啊。小时候李旭东就馋这一口,肥而不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啦。
     “这个芹菜炒香干不错,老公,您也尝尝。冬天的小菜很嫩,到了北方,就只有那几个看着都厌烦的小菜了。”秦京茹也给李旭东碗里夹了一筷子。北方不比南方,老是萝卜白菜和土豆,南方的小菜一年四季都有,只是想吃牛羊肉的话,就有些费劲了。
     “嗯,张厂长,看来咱们厂没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了,对吧?”李旭东随口问向张乐平同志。
    喜欢。
  

第242章 年轻的老妈就在这个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