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至3亿吨,主要供应太平洋战场;同时掠夺煤炭2亿吨、稀土1.5万吨、高岭土49亿吨等矿产,这些资源战后成为倭寇经济复苏的基础?。
当然华夏政府和军队也进行了不断的斗争。
例如民间自发的物资截留?,在倭寇控制区,部分华夏民众通过隐蔽渠道截留粮食、药品等物资,支援抗战武装。
包括华北地区曾出现通过地下网络向根据地输送布匹、盐类等禁运品的情况。
?同时,也充斥着官方与黑市的交织?。
伪政权时期的“统制经济”催生了黑市交易,部分汉奸与倭寇军官勾结,将战略物资(如钢铁、燃料)走私至华夏统治区或敌后根据地,形成灰色产业链。
而倭寇i虽实行严格物资管制,但驻华倭寇陆军内部存在腐败现象。这种腐败随着倭寇战场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很多倭寇军官通过走私华夏文物、贵金属谋取私利,甚至与黑帮合作将掠夺物资倒卖至国际市场?。这种系统性掠夺与局部走私并存,反映了侵略战争的资源驱动本质。
中统在倭占区的势力大大不如军统,前世这种走私活动,是以军统为主的,是军统不断壮大的主要资金和物资来源。
这个时空里,倭占领区有藤原商社为主的势力,他们的具备更多的筹集商品的能力,与倭寇军方高层有联系,自然比军统偷偷摸摸搞物资强太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主要是中统在华夏统治区的势力比军统还大,这与前世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带来了,中统在华夏统治区的实力膨胀,而军统在倭占区不断开始斗争,消耗比较高,损失比较大。
这与前世军统一家独大情况,正相反,中统势力提高了,而军统势力正在萎缩。
随着规模的扩大,藤原商社也逐渐膨胀,与之合作的倭寇军方高层也非常满意藤原商社的大方。
但是未从取得利益的商社和军方势力,眼睛却越来越红。
比如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财阀于1939年成立,专为陆军服务,负责武器出口、战略物资进口及鸦片运输,业务覆盖华夏、东南亚、欧洲等地,为倭寇及其盟友及提供战争资源?。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是1938年成立于倭国,资本由倭寇政府与财阀共同出资,以掠夺华北农业、矿业资源为核心,控制51家子公司,垄断煤炭、棉花等战略物资输送,导致当地工业瘫痪?。
?华中振兴会社?1938年成立于沪上,统制华中地区煤铁、盐业、蚕丝等资源,下设16家子公司,通过“华倭合办”名义掩盖掠夺本质,强化殖民经济控制?。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成立,以铁路为基础扩展至矿业、电力、情报等领域,为提供后勤支持,是倭寇在东北殖民统治的核心机构?。
?三井洋行?是1907年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垄断贸易、运输及保险业务,并为北洋政府提供政治借款,收集军事经济情报?。
?三菱商事?与三井共同参与昭和通商,通过进出口贸易直接服务于战争机器?。
?东亚兴业株式会社?:由涩泽荣一主导成立,专司对华资本输出,为倭寇企业提供投资服务,强化经济侵略网络?。
这些商社通过资源掠夺、军需供应、情报搜集等手段,成为倭寇侵略战争的经济支柱,其活动范围覆盖华夏全境及海外殖民地?。
喜欢。
第311章 抗战物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