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1章 津门秋季[2/2页]

暗刃如锋 喜闻乐见的高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人家说的“三座大山”,真是形象的描绘。
     而作为穿越者,自己需要在这个时代,展示自己的优势,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力所能及的做出贡献。
     宋志再次嘱咐了送行的金新,与宋温馨乘坐的是三北轮埠公司的轮船抵达港岛,转做欧米轮船公司,前往欧米,尽快兑现二次采购的计划。
     虽然欧洲有祈安和米国的王海立的协助,沐春公司采购也从未中断,随着滇省春城呈贡山工厂区工厂的不断落成,张国维教授等越来越熟练的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特点,也能意识到华夏与欧米的差距,采购也越来越有计划性。
     但是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涉及到各种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华夏各方面情况,还是需要宋志亲自前往欧米采购。
     宋志也知道,沐春公司的几位股东投入巨资,并且有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各位任然不能有丝毫收入,春城呈贡山工厂区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前期都出现宋志补贴进去,这也是为什么宋志又单独成立了远东公司的原因。
     此次二次采购,还要扩大投资,要扩建川蜀、桂省两处基地,宋志已经发电报征求其他股东意见,已经同意川蜀的刘主任、桂省的李主席以土地和少量资金的方式加入进来。
     最好的消息就是,王江淮老先生不再参与扩大投资,但介绍了两个投资者,一个是张笑若,是南通人,与自己的心上人是一个地方的,现在是沪上首富的儿子,一个是虞洽卿,这可是瞌睡了来了一个枕头。
     宋志一直担心的就是越来越大规模的工厂区,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必然引来华夏蓝党政府的窥视,引来各方人士加入这个群体,扩大群体规模,这才是未来保护沐春公司的安全堤。
     尤其是此时着名的实业家、金融家和航运业巨头,在航运上创办宁绍轮船公司建立三北轮埠公司,战时还悬挂意太利国旗输送大米,变相也保障了战时物资供应。
     在金融上创办四明商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曾任荷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推动中外贸易。其金融网络为后续实业投资奠定基础。
     在经济上,在宁波龙山修建码头、铁路、公路,安装电灯和自来水,使闭塞的乡村成为“宁波模范村庄”,促进棉花等农产品外销。
     投资沪上闸北房地产,低价购入地皮后因市政规划升值,获利丰厚。其南京西路的豪宅(现梅龙镇酒家)成为沪上地标之一。
     在政治上,一直是常校长背后江浙财阀的支持者,并拒绝日伪合作,抗战期间拒绝出任伪职,辗转重庆继续商业活动,体现民族气节。
     沐春公司有江浙系财阀西南财阀主持,有西南地区军阀的支持,有了解未来发展态势的自己掌舵,这个沐春公司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也避免未来华夏蓝党政府一纸命令,就可以夺取这个胜利果实。
    喜欢。
  

第241章 津门秋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