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富民侯,大汉和卫满朝鲜之间,此前一直都有通商,但每年的交易额度最多也才三四十万文,三韩之地的人口还没有卫满朝鲜多,又能交易多少。”
     有卫满朝鲜的例子在,大臣们并不看好与三韩之地的部落通商。
     两地一北一南,一个不如一个,都没有钱,通商的好处抵不住出兵建城的消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汉与卫满朝鲜的通商规模越来越小,往来逐年减少。
     是因为卫满朝鲜国力减弱,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困顿,买不起大汉的物产么?
     还是因为他们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大汉的物产呢?”
     陆鸣了解过卫满朝鲜的情况,从一些情况中可以推断,他们膨胀了。
     和历史上一样,卫满朝鲜借助汉朝的扶持,实力逐渐增强,野心越来越大,不想再做大汉的外臣,想要独霸一方。
     大臣们有些茫然,卫满朝鲜不过是大汉的藩属外臣,只要按时朝贡,谁会去在意他们。
     刘彻开口问道:“大农令,大汉与卫满朝鲜之间每年通商量有多大,是否真的如同富民侯所说,正在越来越少。”
     “回陛下,元狩元年之时,卫满朝鲜从大汉买了四十三万文的货物,元狩二年时降低到二十一万文。
     今年至今,只有不到五万文,确实在逐年减少。”
     桑弘羊接手大农令的职位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数据掌握的很全面,张口就能说出来。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确实在逐年减少,明年是不是就要和大汉断绝通商了。”
     他语气平静,但大臣们却能从中听出不满的味道。
     大汉给他们扶持,是为了让他们管控周边蛮夷,不得骚扰大汉边境。
     现在他们继续接受大汉的扶持,却不断减少和大汉的往来,他们想做什么?
     “卫满朝鲜想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年底之时朝鲜王是否会按时来长安朝见。
     现在我想说的是通商问题,通商总量减少,不见得是没人买大汉的货物,也不见得是他们贫穷,而是有人在刻意限制与大汉通商。
     大汉的货物如此之好,竟然有人强行不准购买,难道这不是对大汉的羞辱么?”
     大臣们感觉有些不对,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三韩之地也是如此,毕竟也有数十万人口,怎么可能缺少购买能力呢。
     多卖出去一点,大汉的百姓就能多赚一点钱,朝廷要为此努力。
     我们出兵,不单是为了保障运输安全,更是为了双方能自由买卖货物。”
     大臣们终于发现哪里不对了,原来你说了半天,出兵竟然是为了卖货。
     看样子,人家不买你还要强行去卖,这对么这,哪有这么做买卖的?
     “当然了,出兵建城的最大目的还是为了保障金银运输安全,互通往来只是附加目的,聊胜于无。”
     倪宽决定收回此前对陆鸣的评价,单纯的奸诈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应该是奸诈又霸道才对。
     不买大汉的货物都不行么,还要以兵马相威胁,还美其名曰双方自由买卖货物。
     就他们那个样子,有什么是大汉没有,需要向他们购买的?
     有人替他提出了问题,
    

第871章 他毁谤我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