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博士的问题,权衡着自己的需求。
维什戴尔第一个打破沉寂。她猛地一拍椅子背,发出“哐”的一声,猩红的眸子亮得惊人:“哈!早该这么干了!博士,听我的!给我来一支‘拆迁大队!要玩爆炸玩得比我更疯的!重装?火力覆盖?清场?不!要的是精准高效的定点清除和开罐能力!对付那些缩在厚重甲壳里或者躲在复杂工事后面的领主级铁罐头,光靠蛮力砸门太蠢了!我们需要能瞬间撕开它们乌龟壳,或者把整栋楼连同里面的臭虫一起送上天的人才!爆破专家、攻坚特化术士、或者……嘿嘿,能搞到源石技艺驱动的超重型破城器械最好!目标明确:更快、更狠地撬开那些血肉巢穴和资源点!炸得越碎,抢得越快!” 她的诉求极其鲜明:极致的攻坚破坏力,提升掠夺效率。
赫德雷沉稳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如同磐石落地,与维什戴尔的狂气形成鲜明对比:“博士,维什戴尔队长的需求有其道理。但我认为,当前据点防御体系的稳固和弹性,是支撑一切行动(包括主动出击)的绝对前提。”他厚重的手掌按在控制台边缘。“我们现有的防御力量,依托工厂和即将成型的地下核心,足以应对中小规模冲击。但面对领主级集群冲锋,或者更诡异的规则级攻击模式(参考东北威胁),纵深不足,硬性拦截点密度不够是致命弱点。尤其是据点范围扩大后。”他看向博士,眼神坚定。“我建议招募一支擅长构筑永久/半永久防御工事、精通阵地战、能快速建立交叉火力网和迟滞区的重装防御小队。他们不仅是盾牌,更是能让进攻者陷入泥潭的‘铁毡,为维什戴尔指挥官这样的‘铁锤创造最佳的反击条件。同时,也能分担我目前承担的防御指挥压力。” 他的核心:强化防御,尤其是应对高强度冲击的硬性防御和阵地构筑能力,为所有行动提供坚实后盾。
伊内丝从阴影中上前半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冷静,带着情报特有的穿透力:“博士,维什戴尔队长需要目标,赫德雷需要稳固后方。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得还不够远,不够深。”她指尖划过投影上工厂周边的模糊区域。“东北威胁源头不明,方舟动向成谜,周边更深处可能潜藏着未被发现的高价值资源点或致命巢穴。我们现有的侦察力量(包括我的阴影感知)覆盖范围有限,且极易被莱彻的特殊环境或方舟的反侦察手段干扰。我建议招募一支专职的远距离侦察、渗透、情报获取的特种小队。他们需要擅长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活性菌毯区、强能量干扰区)长期潜伏,精通痕迹追踪、信息刺探、目标标记,甚至具备一定的反侦察和误导能力。我们需要更清晰的地图,更准确的情报,才能在资源掠夺和威胁规避中掌握先机。” 她的诉求:延伸感知,获取更远、更深的精准情报,降低行动盲目性。
灰烬代表彩虹小队发言,语气带着职业军人的干练:“彩虹小队可执行特种渗透、定点清除、要员保护等任务。但在正面战场持续火力压制、应对超大规模低阶莱彻海(如巢穴之母召唤的炮灰潮)方面,并非最优。据点未来若主动出击或防御大规模冲击,需要一支能提供稳定、持续、高强度面杀伤火力的单位。建议招募一支装备重型连发铳械、榴弹发射器、或者大范围源石技艺轰炸装置的专业火力压制小组。他们的作用是在战线正面形成无法逾越的金属与能量风暴,为攻坚、防御或撤退创造绝对的火力窗口。” 她补充了关键一环:战场控制,提供持续而凶猛的面杀伤火力,压制人海战术。
极光推了推她的护目镜,声音带着工程师的务实:“博士,工程大队即将抵达,地表和地下的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尤其是您提出的FMB方案(如果执行),工程量更是惊人。在危险废土施工,我们需要一支具备战斗能力的工程护卫力量。但更理想的是……”她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直接招募一支本身就是‘工程战斗混合体的建制!他们既能熟练操作工程设备、快速构筑工事或修复载具,又具备不弱的战斗能力,能独立保护作业现场或执行一些结合了工程爆破、障碍清除的战斗任务。这将极大提升工程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特别是在远离核心据点的区域施工时。” 她的需求直指痛点:保障工程安全与效率,需要具备战斗力的工程兵或战斗工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阿米娅身上。少女微微吸了口气,迎着博士的目光,清澈的嗓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稳重:“博士,指挥官们的建议都切中了关键的需求环节。但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无论招募什么方向的队伍,他们都将成为据点的一部分,成为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同伴。除了专业能力,我认为……队伍的可融入性和可靠性同样重要。他们需要能理解罗德岛的理念(即使在这片废土上),能与现有队伍(巴别塔、彩虹小队、预备干员大队)有效协作,遵守纪律,关键时刻值得托付后背。一支强大但难以控制、或者理念格格不入的队伍,可能带来的麻烦会超过其价值。” 她点出了博士和PRTS在评估战力时可能忽略的软性因素:团队契合度与忠诚可靠性。
主控室内再次安静下来。维什戴尔的破坏、赫德雷的坚盾、伊内丝的锐眼、灰烬的火雨、极光的工兵、阿米娅的融合……六种截然不同的需求,如同六道指向不同方向的箭头,清晰地投射在博士面前。每一种都言之成理,都直指据点当前的短板或未来的需求。
没有完美的答案。五万红石一次的机会,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优先补强。博士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移动,将每一种诉求、每一种期待都收入眼底,铭刻于心。他需要时间,需要将这些声音、这些需求、以及据点整体的战略蓝图(机动性、资源掠夺、防御升级、情报拓展)放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艰难的权衡。
“意见收到。”博士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稳而听不出倾向。“PRTS,记录所有建议,进行深度关联性及优先级辅助分析。我需要时间综合评估。散会,各司其职。”
他没有给出答案,但征询本身,已经为这场关于未来的招募,注入了更多维度的思考。而最终的选择,将决定据点这艘航船,在资源风暴中,首先加固哪一块船板。
喜欢。
第215章 群策之力[2/2页]